第四节 酝酿效应——等待那灵光突现的一刻(1 / 1)
第四节 酝酿效应——等待那灵光突现的一刻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四节 酝酿效应——等待那灵光突现的一刻
领导过程涉及到很多很复杂的决策,很多决策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出的,有些时候,尽管领导者绞尽脑汁,但是还是想不出关于某个问题的最好决策。当思维出现这样的“卡壳”的时候,如果继续想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思维的“灵感”似乎已不复存在。
这时候,如果暂时把问题放在一边,让自己做一些轻松的事,然后再回头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者并没有刻意想它的时候,灵感会突然闪现,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起源于发生在阿基米德身上的一个故事: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力学家,在希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一次,希腊国王找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他老是怀疑金皇冠成色不纯,打造皇冠的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但是又找不出证据来,因为这项皇冠与当初交给工匠的黄金一样重。无奈之下,国王把这个问题交给了阿基米德,让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不能损坏皇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基米德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注意到,当他躺倒浴盆中时,浴盆中的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水轻轻托起,于是他恍然大悟,水对身体的浮力使自己感觉身体变轻了,而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而不是物体的重量有关,所以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
回到家之后,阿基米德把皇冠和同等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大,表明皇冠中确实掺了假。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类似的情况,面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问题去做其他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闪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俗话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心理学家希尔维拉的一项实验同样证明了酝酿效应的存在。
希尔维拉以一些大学生为被试,给他们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项链问题让他们解决,其指导语为:“你面前有4个小链子,每个链子上有3个环。打开一个环需要花2分钱,封合一个环要3分钱。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还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务是要把这12个环全部链接成一个大链子,但花钱不能超过15分钱。”。在试验中,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的被试在半个小时内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插入半个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第三组的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插入四个小时做其他事情。结果显示:第一组中有55%的被试解决了问题,第二组有64%的被试解决了问题,而第三组有85%的被试解决了问题。
为什么把问题放下“酝酿”一下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由灵感思维的产生过程决定的。
人的意识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能够被人觉察的部分是人的“显意识”,如思考、讨论等,藏在水中的是人的“潜意识”,一般不能被人觉察到。显意识更多地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潜意识具有更强的突破常规的能力。灵感思维通常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在问题的“酝酿”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主观意识没有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潜意识仍会不断地对我们的知识结果进行整合和更新。当整合接近问题的解决时,就会使思维突然爆发出灵感。
领导者在决策时,对一个问题进行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仍不得要领时,可以暂时放开它,去休息、娱乐或锻炼一下,这时候思维就容易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显意识活动水平下降,潜意识思考活动的信息就有可能突然冒出来,从而产生灵感,帮助领导者进行决策。
但需要注意的是,酝酿效应不能作为决策者拖延决策的理由。对于一些重大选择或重大投资等强调决策质量和科学性的决策,宁可多花些时间,也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紧急问题解决等强调决策效率和时效性的决策,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决策,一面延误最佳时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