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布里丹效应——你是否有选择的勇气?(1 / 1)

加入书签

第六节 布里丹效应——你是否有选择的勇气?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六节 布里丹效应——你是否有选择的勇气?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头好几天没吃东西的小毛驴外出寻找食物,好不容易发现了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的是一小堆鲜嫩的青草,而西边是一大堆干草料。小毛驴很高兴,刚要跑到大堆的干草处去吃,突然一想,东边的那堆草那么鲜嫩,一定很好吃,如果我现在不去吃的话,肯定会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它就跑到了东边的嫩草边。刚要吃的时候又想,这堆草虽然鲜嫩,可是这么少,肯定吃不饱,如果我在吃这堆草的时候别的驴子过来把那一大堆干草吃光了,我肯定又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

就这样,小毛驴一会儿考虑草的数量,一会儿又考虑质量。来来回回、犹犹豫豫了几次之后,它还是不能决定到底吃哪一堆好。最后,这头小毛驴竟在两堆草堆旁被活活饿死了。

后来,人们把这种在决策中,长时间在两个以上的目标或方案中迟疑不决、难做决定的现象叫做布里丹效应。布里丹效应反映了人们在决策中倾向于追求最优选择的心理,如果难以鉴别各个方案的优劣和差别,决策者就很容易陷入布里丹效应的迷局之中。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陷入布里丹效应的人,恰恰是既想得到“鱼”,又想得到“熊掌”。领导者在决策时如果抱有这种心理,表面上看是追求完美,而实际上是延误良机,其行为结果往往是两者俱不可得。

有一个企业家,随着事业的发展,其手下的人手日益增多。人多了之后主意也多,遇事必然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企业家不知道该听谁的,往往无法形成决策,企业运行也陷入瘫痪之中。后来,企业家无意中从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有一种名为“决策机”的新产品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决断。于是,该企业家就立即买了一台,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至此之后,每逢需要进行决策之时,企业家都会在他的办公室按几下机器,然后回复说“行”或“不行”。在他“果断英明”的决策下,企业的发展又蒸蒸日上。

一次,在一个庆功会上,企业家酒后向大家吐露了真言,他之所以如此英明,乃是“决策机”的功劳。手下的人都很高兴,既然这个“决策机”这么厉害,那他们何不把它研究透了,仿制出来卖钱?于是,他们拿来切割机开始工作,当“决策机”一层又一层的切开之后,他们发现,原来这个“决策机”的核心部件只是一枚硬币,硬币的一面写着“YES”,一面写着“NO”。

这虽然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却充分向我们说明了领导者果断决策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好的决策如流沙里的珍珠,稍纵即逝,能否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事实上,企业在选择的道路上,存在风险是必然的,但是如果面对选择长时间犹豫不决,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企业领导者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案后再行动,当你认为你已经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案的时候,说不定你的竞争对手早已经开始行动了,那么,你就会丧失抢占先机的优势。抓住时机,集中资源向新的方向进发,是每一位优秀的决策者都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的决策者就把公司定位于专门生产储存器的公司,在生产储存器方面确立了自己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但是,进入到80年代后,日本的工业迅速崛起,日本的储存器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全球储存器市场,把英特尔挤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领域。到1985年秋季,英特尔已经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产业界都普遍怀疑英特尔是否还能继续生产下去。

围绕着是否放弃储存器业务,英特尔的管理高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要放弃生产储存器是很难的,因为当时英特尔就等于储存器。英特尔在这样的争论中徘徊了一年,损失越来越大。后来,时任英特尔首席运营官的安迪·格鲁夫力排众议,顶着重重压力,坚决砍掉了储存器的生产,而把生产微处理器作为英特尔新的增长点,并把英特尔公司更名为英特尔微型计算机公司。

后来,英特尔在微处理器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7年,英特尔的年利润高达69亿美元,从1987年到1997年的这10年间,英特尔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高于44%,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安迪·格鲁也被评为全球最佳企业领导人之一。

选择可能是错的,但是如果不选择,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高。因为随着竞争的损耗,企业的资源会越来越稀薄,选择的空间会越来越少,正是格鲁夫带领英特尔做出了选择,才成就了英特尔今天的辉煌。

所以,企业领导者不要惧怕选择,在需要当机立断做决策时,应该有“当断则断”的胆略和气魄,敢于拍板,敢于负责,这才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做事风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