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2 / 2)
中**队开始履行撤兵协议,向卢沟桥以西撤退。
这时,河边再一次下令炮轰宛平城。100余发炮弹从日军阵地上一气儿就发射出去了。
中国方面责问日方:为何开炮?
日军回答得慷慨激昂:掩护部队撤退。
不对。掩护哪家部队撤退?他的军队根本还未撤退,何谈掩护?
中方抗议:你们违约!
日方这才不得不装模作样地向丰台撤军。
中国按照协议派300名保安队到宛平城去接防。
接防的石友三这支保安队在河北省乃至平津一带很是有一点名气,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全仰仗了石友三此人。
石友三太不一般了。概括他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他从一个流落北平的闲散者混到军营里,先是因为身材矮小,不够兵格,补为马夫。后来竟当了冯玉祥的贴身护兵。接下来,就官运亨通,一路顺风,连长、营长、团长、旅长以至军长。真够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二是这家伙做的坏事千车也载不完万船也运不尽。他在升任旅长期间,驻军包头,广结当地士绅地主、富豪大贾,每逢地主或商贾被抢遭劫时,他便派兵拘捕枪杀。所杀者多为平日不甘忍受剥削凌辱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长工、佃户、苦力、夫役等。不到半年,被石杀害的百姓就有500人之多。
难怪当地老百姓称他为“石阎王”。日寇入关后,石友三一头栽到土肥原怀中做了干儿子,土肥原则利用与石的关系,通过石勾结土匪在冀东、玉田县一带组织河北战区保安队,骚扰华北,充当日军侵华的别动队。眼下,石友三是冀北保安司令,收了土匪队伍改编为4个步兵团,驻防清河、北苑、黄寺一带……
将要到宛平接防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日本人先用它自然是很有眼力了。
自己的队伍来了,日军仍然不给开绿灯。他们刁难的是中**队,决不是冲着石友三。
开往宛平城和卢沟桥的300名接防部队,行至大井村时,受到日军的突然袭击,保安队当场阵亡1名士兵,受伤者数名。整个队伍被阻隔在这里。
中方提出双方监督撤兵委员前去交涉。
日方不表示同意,却也不拒绝。搁置。拖延。
原来,保安队行进到大井村时,日军对他们进行搜身检查,提出种种刁难;
不准携带重机枪入城;
每人带子弹不得超过30颗。
按照日军的这个“标准”,保安队的全体成员几乎都不够入城条件。日军把保安队拦截在大井村,不让进也不许退。
整整僵持了3个小时。
到了中午12时多,监督撤兵的中方委员周思靖、日方委员中岛弟三郎才到了大井村,就保安队接防问题与河边交涉。胸有成竹的河边当下就提出了三条:一、城内中**队只留一个小队,其余全部撤到永定河西岸;二、保安队限定50名,只能携带步枪和30发子弹;三、为了监视中**队撤退,由日军旅团长到宛平城内巡视。
日军又大踏步地向前进了一步。
中方则小心翼翼地向后退了两步。
自然第三条没有答应。目前任何人还没有把河边请进宛平城“巡视”的胆量。
这样,所有携带机枪的保安队员以及身上带的子弹超过30颗的保安队员,只好回到北平去“轻装”。
无理的、没有边际的纠缠,耗掉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时间(不用说日军赢得了时间),更可恶的是磨秃了官兵们的锐气(不用说日军受到的是莫大鼓舞)。直到下午6时,才有50名保安队员疲惫不堪地哩哩啦啦地进了宛平城。
其它“轻装”的队员返回大井村,再到宛平城,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不过,不是双方协议规定的300人,也不是河边提出的50人,而是不足200人。这大概是既给河边留了点“面子”,又给了他点“厉害”。
河边是不会知足的。得寸进尺是他至死都不会改变的本质。就在中国保安队在大井村受阻的时候,河边的一道命令,将机械化部队——第1联队第2大队从通州调到丰台,接着又调到宛平东北郊的沙岗去驻防。这是明显不过的企图了:他们想乘中**队与保安队换防的机会,占领宛平。
阴谋未得逞。宛平毕竟不是他企盼的那么容易到手。
河边当然很恼火,但是他又有可以得到安慰的地方:中国在宛平只有战斗力很弱、人数很少的保安队驻防,以后夺取宛平的机会还能没有吗?
河边的脸上爬出了水波似的笑意。他对部属交待道;
“请转告王专员,我们要进城慰劳。”
“慰劳?”部属不解。
“傻瓜。慰劳劳苦功高的石友三保安队,庆贺‘和平’即将实现!”
部属心领神会,立马去联系。
中方拒绝。
河边不罢休,又吩咐部属:
“买来最好的香槟酒,越快越好。”
香槟酒买来了。
他又派人将笠井、广濑以及通译官爱泽找来,对他们说:
“你们带着这些礼品,作为日方的外交人员前往宛平向中国方面祝贺,具体说是向王专员祝贺。记住,是祝贺‘和平’即将实现!”
说着,他望了望那些已经包装得讲究华丽的香槟酒,诡秘地一笑,又说:
“也许这些礼物并不很重要,几瓶香槟酒而已,但是不要忘了你们的身分是外交人员。”
3个“外交人员”神鬼莫测地进城“祝贺和平”去了。
谁能掀开河边书写的这页冗长繁琐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