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灭吐谷浑3(2 / 2)
伏允没想到十步的距离内杨暕会做出这样杀招,待他刚要思量破解之策时,就见杨暕的战刀已经杀到了眼前,他忙举刀相迎。可就在这一刻,他听到了“铛——”的一声,随即他看到自己整个人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了自己的战马,又是“砰”的一声,他的整个人一下子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噗嗤——”被杨暕一刀震下马背的伏允一落地就吐出了一口鲜血,鲜血喷涌而出,他刚要起身继续再战,可这时已经晚了,就见一柄弯刀已经抵在了他的咽喉,是狼锋刀,是杨暕的佩刀。
“本汗败了,太子动手吧!”伏允冷冷的说道,已经做好了一死的准备。可就在这时候杨暕突然收回了自己的长刀,低声说道,“大汗,还是见你女儿一面吧!”
伏允茫然抬头,他一脸不解的望向杨暕。
“这是孤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杨暕淡淡的说道。
话罢,他就不再理会一脸茫然的伏允,径自骑马离开了,而冲上前的骁骑营士卒还在伏允发愣之际,就已经将他捆绑了个结实。
吐谷浑大汗伏允被生擒之后,这一场大战就已经到了尾声。
因为主帅被生擒,剩下的十三万吐谷浑大军都没有了死战之心,再加上杨暕的劝降,众人就放下了武器投降了隋军。
而这一战大隋损失了将近三万精骑,歼灭了吐谷浑三万士卒,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可是仔细的分析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就能看出吐谷浑大军在断粮断战马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战力还能媲美大隋骑兵,这足以说明吐谷浑人的善战,同时还暴露出了杨暕的武威军的问题,就是大军的战斗力集中在几支精锐骑兵身上,而大军的整体战斗力还很低下,现在还不足以对抗像吐谷浑精骑这样的精锐铁骑。
对于这样战果杨暕就是再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遍练一支新军需要时间,武威军中的天狼骑和黑鹰骑大部分是新卒,想要将这支新卒训练成像吐谷浑精骑这样的精锐骑兵,他还需要时间。
“殿下有没有想过怎么处理这批俘虏呢?”就在杨暕沉思之际,书房里的陈叔达突然开口问道。
这里的陈叔达就是吐谷浑大汗伏允大帐中的陈先生,是在大军攻破了吐谷浑大营之后他们在伏允的王帐中发现的,当时冲入王帐的人是王嗣,他见陈叔达是隋人,又听陈叔达向他介绍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有情报要见杨暕,王嗣早就听说过陈叔达的大名,又因为跟杨暕的亲密关系而知道杨暕早先在淮南就认识陈叔达,就将陈叔达带到了杨暕面前,这才确定了陈叔达的身份。
而陈叔达为什么会出现在吐谷浑大汗的王帐中,为什么要位伏允献计献策,这还要从陈叔达跟杨暕在认识的时候说起。。
陈叔达字子聪,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宰相,陈宣帝第十七子,陈后主异母弟。
陈叔达出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
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高祖立唐太宗为太子,晚年以散职归第。
贞观九年(635年),陈叔达病逝,追赠户部尚书,初谥缪,后改为忠。
对于这样的牛人,杨暕自然不会放过,所以在去年的时候,他就找到了陈叔达,因为杨暕知道吐谷浑会被灭,想在吐谷浑被灭的时候分一杯羹,所以杨暕就派陈叔达去了吐谷浑。
陈叔达因为杨暕的知遇之恩,一直想送给杨暕一份大礼,苦于没变办法,所以在接到杨广的命令,就置身犯险深入吐谷浑,用他的身份和才气见到了伏允,又为伏允献计献策,让吐谷浑大军顺利攻破了玉门关,这才有了这场吐谷浑跟大隋的一战,而因为他的计策使得吐谷浑一战而攻破了玉门关,成功的取信了伏允,才使得伏允对他言听计从,才让他有机可乘,一步一步将伏允的吐谷浑三十万大军一步一步引入了杨暕的圈套。
而这次伏允的分兵三路之策,同样是出自陈叔达之手,是他建议伏允将兵力分散到慕容晟和慕容潘手中,将吐谷浑大军分成了三部分,让他们各自作战,才会让杨暕有机可乘,一举歼灭了主力大军伏允的二十多万精骑。
当杨暕在听完陈叔达的叙述时,他也被陈叔达的大胆包天给吓了一跳。因为知道了吐谷浑和大隋的这一次战争是因为陈叔达的计谋而引发的,这让杨暕真实的了解到了楚陈叔达的能量有多大了,才知道为什么陈叔达会名留青史了。
“陈先生的意思呢?”杨暕向陈叔达询问道,他清楚陈叔达深入吐谷浑跟随在伏允身边数月,他肯定懂得怎么处理这些俘虏,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巩固的意思是,放了他们的话,今后还会是大隋的威胁,可养着他们的话,我们又没有那么粮食,只能——杀了!”
“叔达同意的殿下的决断,只是——”陈叔达字斟句酌的说道,“吐谷浑士卒能征善战,而殿下刚组建的天狼和黑鹰两支骑兵战斗力还不够强,要是对上突厥铁骑,恐怕难以跟对方抗衡。所以叔达的意思是,殿下可以降服一部分吐谷浑士卒,让他们为殿下所用。”
“陈先生的意思是让孤用吐谷浑骑兵对抗突厥铁骑?”杨暕一下子就明白了陈叔达话中的意思。
“对。”陈叔达点头道,“要说天下还能哪支骑兵能够对抗突厥铁骑,就只有吐谷浑精骑了,而现在殿下手里就有十三万吐谷浑降卒,他们只要一上马都是以一当十的悍足,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殿下不他们可惜啊!”
“恩——”杨暕考虑了片刻之后说道,“陈先生说的很对,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处理降俘的好办法,可是孤也不需要这么多吐谷浑降俘组建一支骑兵吧?”
“殿下只需要甄选其中精壮,让阿鲁统领三万足矣。”陈叔达思索了一下,这才说道,“剩下的十万人,殿下可以设下一个擂台,让这些人参与比武,比武胜出者肯定是吐谷浑士卒中的佼佼者,对这些人殿下可以将他们遍练成一支死士骑兵,人数大概三千足矣,至于剩下的人,能杀的还是要杀。”
“恩——”杨暕微微点头,没有立即回答陈叔达,而是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才收回思绪,向陈叔达说道,“孤同意陈先生的意见,不过还需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殿下这样做是应该的。”陈叔达笑道,很赞同杨暕的做法,因为经过杨暕的介绍,他已经知道了杨暕培养了一批心腹将领,现在要解决十三万吐谷浑降俘,像这么重大的问题杨暕能跟他们商议,会让他们觉得杨暕很很重视他们,而这也是陈叔达很乐意见到的。
“传韦卢和诸将到书房议事!”杨暕见陈叔达对自己的提议没意见,就向门外的亲卫说道。亲卫领命离开。半响,韦卢、李靖、李司、刘文静、李征和王嗣等杨暕的心腹们来到了书房。
陈叔达和众人已经见过面了,现在双方也没有了早先的隔阂。
见诸将向他和陈叔达施礼完毕,坐在书案前的杨暕就像陈叔达刚才说的关于处理十三万吐谷浑降俘的办法跟众人说了一次。
“你们觉得怎么样?”叙述完之后的杨暕向众人问道。
“这一次性要杀将近十万降俘,恐怕朝廷那边有人会借此机会对殿下不理吧?”李司第一个说道。
因为大隋从没有这样大规模杀过俘虏的先列,现在的都察院又被控制在先**的手中,而他们又跟杨暕不合,李司才会杀这么多降俘,舆论会给杨暕造成多大的压力。
“河套的慕容晟和慕容秦手中有六万吐谷浑铁骑,西平的慕容潘手中也有几万铁骑,如果兵贵神速的话,这几日之内能够一举攻下玉门关,我们就可以关门打狗,将慕容晟和慕容潘困在大隋境内。只要将慕容晟和慕容潘困在大隋境内,他们再逐一用兵围剿,逼降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么一来,恐怕我们可能还有将近十万左右的降俘要处理,要是现在不妥善处理好手中的这十万人,到时候再加上慕容晟和慕容潘手里的俘虏,恐怕我们要面对的压力会很大。”李靖分析道。
因为经过跟吐谷浑大汗伏允的一战,大隋二十多万大军对上伏允的二十多万精骑,数战全歼了这二十多万吐谷浑精骑,使得现在的武威军士气大盛,而军中将领也变得很自信,现在大军还没有跟慕容晟和慕容潘开战,大家就已经将对方的十一万吐谷浑精骑算在了降俘里面。
“杀吧!”刘文静说道,“我们要是放走这十多万人,就等于再给养虎为患,今后还可能会跟吐谷浑继续征战不休,这次何不趁机将这个游牧民族彻底给灭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