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改革(1 / 2)
第十四章 改革
2016-02-15 作者: 花开花落年年
第十四章 改革
这样的热闹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才停下,就在他们以为是被耍了要回去时,终于来了主角,宣布了让他们惊喜的消息。
这一幕,在燕国各地基本同时间上演。
一般百姓最关心的便是赋役,所以,宣布的第一个改革举措是关于赋役,从前,燕国有田赋、徭役、杂税等各种杂税,这些税是根据田地与人头收的,每一年下来一般的农家百姓能吃饱穿暖已是最好的结果,一般都是收入很多,可半数以上都落不到手里。本田地就少的他们,日子过得紧巴巴,很是艰难。而这一些还算好的,最艰难的是那些自家没有土地去租地耕种的租户,每一年辛苦下来,三分一都交给了地主,他们一般都保持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
而那些地主拥有许多土地,人丁却少,再加上自己本身克扣了租户,最后赋税少之又少,比起收入那一点赋税可谓九牛一毛。长此以往,形成了现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状态。
萧桐对于前世自己那有着千年历史的祖国的各种赋税制度,大概还是知道的,每个朝代的税收制度也基本都记得,最后想到可以采用最后一个封建时代的税收制度,虽说现在燕国的国情推行起来相对困难,可也总比不改革好。
而世家的此次造反倒是更有利于推动这一改革,本来实施这些改革最大的阻力便是世家地主们,农民百姓的利益多了,相对受损的便是他们,不过此次造反的失败,让皇室推行这一系列的改革少了许多阻力。
在赋税上,这次变更是废除从前繁杂的赋税,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征收统一的“地丁钱银”,并规定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税。原来独立的丁税已不存在,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
这在前世被称为“摊丁入亩”,在燕国如果能彻底实行下去,它将结束了燕国或者前朝开始,这方世界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这个改革可以调整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税负不公状况。
随着这新赋税制度发布的还有地丁钱银的征收标准,少得出乎所有百姓的预料,简直达到不敢置信的地步,如果这样下去,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不出三年,他们便可以过上好日子。现场一片沸腾,而这些沸腾的人群中,有少部分的人目瞪口呆,那便是地主或者世家这些田多之人。
随后是徭役,战乱年代农民最怕的还有徭役,除去力役,徭役中还有杂役、军役等这些强迫百姓从事的无偿劳动。新的徭役制度是,燕国仍有征调各阶层人民从事必须从事的劳务活动,却将无偿改为了有偿。
杂役有偿,军役也变为有偿,百姓家里的孩子参加军队,将会有月钱补贴,且对因为战死、年老或者受伤致残的退伍将士或者家庭也实施补贴制度,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了参军人员及其家庭的利益。而对于那些征兵时符合征兵条件却不参军的人,也加重了惩罚力道,不参军可以,拿出一笔大额的银两来抵消。这一笔银两数目之大让人咋舌,完全可以按照规定付一百个普通士兵三十年的月俸总数。
新的徭役规定下去之后,便形成了在和平时期,普通百姓家争相将子女送入军队的习惯,与从前避之不及的态度来了鲜明的对比。
百姓们听得欢呼,虽质疑,可不影响他们高兴,接着一连串的惊喜又重重砸了下来,砸得他们耳晕目眩,甚至怀疑自己做梦了。
随后公布了不论什么户籍,只要家里有孩子便可到新建的学校去识字读书,最最重要的是这学校不同于私塾,在初期三年,孩子识字读书除去读书所需的纸笔用具费用,不需要出任何银钱。又规定有孩子的人家,只要孩子在六岁到十岁之间,就必须让他们去上学,不管男女。男孩与女孩在不同房间上课,所教授的内容也不同。
百姓们听得发愣,心情已经不能用单纯的高兴来形容,最后听到上头的总结,这是免费义务教育,义务就是每一个必须做的,如同父母老了子女有父母养老的责任,父母也有让孩子识字读书的义务。
虽然对男子也要去读书识字有些不满,可不影响他们的高兴劲,本来读书识字是贵人或者富裕人家才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他们这些人竟然也有机会。
随后,又颁布了以后每三年,只要有本事的人都可以经过科举考试,达到入仕的目的,入仕不再限制出身户籍,只要你想你有能力,就可以通过科举进入燕国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外交部等。总结起来,就是表示只要有能力,不论出身,前途无限!
百姓们沸腾了,谁不想有个好前程,可是挡在他们身前的大山,限制了他们的前途。这一天,燕国各地一片沸腾,一片痛哭欢叫之声。那些出身低贱,身来便是奴籍贱籍之人,没有一个人眼里没有泪,没有一个人眼里没有怀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