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胜利的空气(2 / 2)

加入书签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石门后方。

她迟疑了一下,就见任新月飞也似的冲了上去,比那些身材矫健的男记者跑的还快。

“苏董,你获得海沧计划了吗?”任新月芊芊素手只捏着话筒的末端,然后尽可能的伸向苏城。

五郎和四郎竭力拦在苏城前面,他们早就是大华实业集团的高管了,但本身的经营水平尚待磨练,来到国务会议这样的场合,也只是以积累经验为主,此时顺便发挥一下强悍的身板。

好几个记者试图冲刺,都没有逼到苏城跟前。

好在苏城并没有走远。他来到人行道的一侧,背靠院墙,拿过任新月的话筒,道:“准确的说,是国务院批准了大华实业继续完成海沧计划。是的,大华实业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内,陆续投入70亿美元。完成海沧计划的设想。”

“大华实业独立获得了海沧计划吗?”

“国务院批准大华实业集团独立建设和运作海沧计划。”

“第一年会投资多少钱?多久能产生效益?多久能进行生产。”问话的已经是本地财经新闻的记者了。

任新月被挤到了一边,但她仍用大大的漂亮眼睛盯着苏城,用只有靳燕柔才能听到的轻声说:“听他说70亿美元的时候。好有气势,感觉像是……小虎队……”

靳燕柔莞尔,问:“小虎队有气势吗?”

“有虎字。当然有气势了。”任新月昂起脑袋,眼睛却看向苏城的方向。

苏城缓慢有序的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这不光是媒体的问题,也是政治要求。中国的权力体系和欧美的三权分立截然不同,媒体的地位也远比不上欧美国家,但在上传下达,争取民意方面,媒体的作用仍然非常突出。用润滑剂来形容媒体记者是相当恰当的。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经由媒体宣扬出去,如果不引来成吨的上书,此事就算是成了。要是全民反对。纸片一般的反对信飞过来,此事就还有商酌的必要。

因此,虽然苏城不喜欢记者,仍然尽职尽责,尽其所能的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记者的问题则越来越迫近:“大华承接海沧计划以后。中石化的扬子乙烯工程队,是否还会继续帮助大华实业?”

这是苏城曾经找周老要来的福利。由中石化的人帮大华学习乙烯工程的经验。做了功课的记者,都知道这件事。

大家顿时静下来等苏城的回答。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报导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自然没有大华与中石化之间的恩怨更吸引人。91年的媒体人,也开始考虑发行量和收视率的问题了。

短短的一个停顿。苏城朗声道:“大华和中石化的任何协议,都是签订了合同的。如果中石化愿意遵守,我们欢迎之至,如果中石化拒绝遵守,我们会与重新进行商谈。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记者无视他后面的套话,再问:“苏董的意思是,中石化不光未能获得海沧计划,而且还要帮助大华进行海沧计划?”

“在海沧计划的归属确认以后,中石化的帮助属于公司间的行为,与海沧计划无关了。事实上,大华实业的实力雄厚,我们正是凭借着自己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以及拼搏的精神,才获得海沧计划的。”

苏城话里话外,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记者们的心思很快又被拉了过来,开始重新询问海沧计划的细节。

霍昌的、张超、钟志根、李琳等人听着苏城演讲般的话语,毫无压力的品咂着胜利的滋味。

就连空气,都仿佛飘荡着甜丝丝的胜利味儿。

等待了几分钟以后,靳燕柔开始现场直播的准备,此时的国内新闻,还很少有现场直播的情况,各方面都很重视,甚至有中宣部的官员出面协调。

只几分钟的功夫,苏城面前的记者群就被驱散了。

同一时间,还有无数的大华供应商,以及涉及到乙烯项目国产化的公司,开始盯着屏幕祈福。

大华的成功,并不独独是大华的成功,还有许许多多的上下游厂商将因此而受益。中石化用垄断的手段闭门造车,甚至连生产螺丝钉的钢铁都企图自己供应,他们虽然能因此获得巨大的利润,却不免要与其他国企和单位产生利益冲突。

三名摇摆委员的投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利益相生和利益冲突的结果,指不定谁会借力推一把。

最终,苏城在临上车之前,说了一句“我们欢迎台湾工厂主,继续前来海沧建厂”,再次引爆了全场的猜测。但苏城乘坐的轿车,却已喷着轻烟,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意外。(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