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三个传说(2 / 2)

加入书签

吨船以船为型,长度刚好和河的宽度一样。上下底的木板接口之间都是用的桐油,处理得很稳当。船的两侧有出水口,即便是发大水也无恙。一头被打桩固定好,一头被绑在河岸上的黄桷树树干上。

这棵黄桷树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树干粗壮得可怕,把吨船牢牢地定在了渡船口,上面过人,下面过水,船便成了桥。

这种黄桷树寿命很长,百年以上的比比皆是,但和这棵一样粗壮的只有四棵。

有一种说法,说大光明寺贵为龙头,但探头在外孤立无援,所以天生天长了这五棵神树,以五角之势保护它。

可以说,这五棵树关系着龙陵气脉,树破,脉绝。

但因为要修建中心小学和扩建街道,有三棵黄桷树被先后砍掉,试图劝阻的人像是看到了将要发生的灾难,惶惶不可终日。

果然在第三棵树被砍掉的那一天,明明还是青光朗照,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顷刻临城。河道涨水,吨船在风雨中飘摇,但因为绑在黄桷树上的原因,还在苦苦坚持着。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道白光从天空中劈下来,恰好劈中了那棵五人环抱粗壮的黄桷树。树干应声而断,吨船更是被大浪直接卷走,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才停。

所谓神鬼绝脉,地号天哭,也不知是对人类破坏************,还是对艰难夹缝里为博生存而不再恭敬它的人类的失望。

总之,有人说巡岭的龙脉已经断了,而唯一留下来的一棵黄桷树披满了三尺红布,香烛供奉,守护着一方平安。

现在去看的时候,也能看见在高楼大厦中几座不肯翻修的瓦庐,那些枝叶遮住了房顶,却没有人再去折下。

这是第二个故事,接着说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其实是最早发生的,大概是在民国初。故事的顺序没有章法,只是按照唐千文讲的顺序来讲。

当时社会动荡,很多人都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为了逃命翻山越岭,寻找一处求生之地。这其中有一种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但他们不是为了逃命,而是出于一种责任。

这类人便是赶山人。

当时从云南来了一位姓文的赶山人,他沿着山脉一直过来,一路上都没有收获。但在接近巡岭的时候,和他一起的狗突然对着南方的天空狂吠,接着就四脚绷直,竟然暴毙而死。

这条狗被赶山家族从小养大,用来帮助赶山人在艰难的山林里寻找山脉,是有灵性的,现在发生这样的事,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存在。

这位文家人沿着方向一直找过来,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大光明寺。

原来,从他一路走过来的山势所看,光明寺所在的位置竟然是一条山脉的龙头所在。而因为四面皆山,蓄养风水,成了龙在浅滩的局势。但因为龙头之上竟然建了一座寺庙,惊醒了修养的神龙,局势变成了困龙局。龙被困在群山之中不得飞天,越是挣扎就越是困难,怨气越积越深,竟然把狗直接吓死了。

文家人知道照这样下去,神龙的反扑会带来严重的天灾,必须马上弥补。

但困龙局势已成,即便是把大光明寺拆掉也无济于事,所以他在大光明寺山脚两边建了一座文昌庙,一座梁祝庙,用来抬起龙脚。但这两座庙明升实降,作用是为了让其固定在那个位置无法逾越。

再在大光明寺前面建一座五猖庙,作为戏珠。这样局势就被改成了金龙戏珠,怨气也慢慢消减。

这是大光明寺第一次被称作龙头,三座庙的名字我也只是听了个大概,是不是这样的不清楚。至于为什么是修建这三座庙,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我就更不清楚了。

唐千文讲的这三个故事看似杂乱,彼此之间又像是存在着某种联系,作为传说还行,但作为历史可就不好说了。

而且他随口讲来,也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不像是证明伏龙地宫存在的证据,倒像是加重我兴趣的筹码。

不管怎么说,我对这两者的兴趣确实变得很浓烈,而且,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文姓的赶山人,会不会和千山墓存在着某种联系。还是说,这个千山墓根本就是他的后人。

那这么说,这位赶山人一直留了下来,那他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保护龙脉吗?还是和唐千文前面说的一样,一些被伏龙地宫吸引过来的人,耗尽一生,也不肯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