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人头滚落(1 / 2)
第32章 人头滚落
2017-05-08 作者: 王览学
第32章 人头滚落
义和团,原本是叫做“义和拳”的,脱胎自白莲教。那白莲教以前喊的口号可不是“扶清灭洋”,而是“反清复明”!
再后来洋人来了,甲午海战败了,世道可就变了。朝廷本是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结果“自强”、“求富”的三十五年光景,随着海上的炮火,随着那威风八面的军舰一起沉了。
白莲教一看,这不行!先别忙着反清复明了,这倭人都能欺负大清朝了,再过两年大清朝就得黄摊子,那咱们还怎么复明啊?于是,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便粉墨登场了。
那义和团打头的是谁呢?不知道。没有!
义和团里都是些什么人?首当其冲,是一些巫婆神汉。洋人开了医院,盖了教堂,洋和尚、洋尼姑们带着药匣子下乡看病,把这些人的生意挤兑黄了。原本乡下地方缺医少药,得了病能拖就拖,毕竟进城看大夫是要不少的花销的。拖不过了,便是试试偏方验方土方子,吞香灰、活蚯蚓下锅、经了霜的的红毛丹一类,什么方子都有。
再不行,那就去找那些巫医。这些巫婆神汉未必是真有本事,只要是能忽悠,热热闹闹跳上一场,唱上一阵,好不好各安天命!好多其实就是肉身上的疾病,哪来的那么多事情惹到不干净的东西,敲敲打打这么一送,没送走鬼怪,却是给这家人家出了殡。
洋人来了可倒好,吃药看病不要你钱了,只要你信洋教!小玻璃瓶里倒出两个神仙丹来,吃了身上就不疼了!虽说没能治病,可是也没能害人性命,更何况有些病是真的被这些洋和尚给治好了。那么谁还要那些巫医神汉做什么呢?
神汉巫婆们丢了饭碗,于是就揭竿而起!与那些之前做了“白莲教”的不谋而合,成了义和拳的主力。这也是为什么义和拳里有几个说得上话的,却没有一个扛把子——你会的那一套我也会,谁能服谁呀?干脆,入了义和拳的,就全都兄弟姐妹相称,没有什么太多的规矩。
但话又说回来,叫做“鸟无翅不飞,蛇无头不行”,那怎么办?各地设有各地的坛口,坛口掌事的,就被叫做“大师兄”。打这起,义和拳算是成了气候。
洋人到底是洋人,给人看病也是为了忽悠别人信教。为祸乡里的事情做得是只多不少!走到哪儿都是大爷,官府还不敢管。当时有一说法,说有教堂的地方就有教案,有洋人的地方就有民怨!
再后来,又有一些做小买卖的、织席纺布的、种田种果的、走货押镖的人进了义和拳。没别的,要么是让洋人的工厂挤兑黄了生意,要么是让洋人官府霸占了田地,要么是通了铁路丢了饭碗……总而言之,都是些被洋人逼得走投无路快活不下去的苦哈哈。
前些年春天,刚过完年没多久,山东直隶那一茬子,义和拳翻了天。好家伙!拆铁路、砍电线杆、杀洋人、屠教民,成千上万的义和拳民犹如蝗虫过境一般,把在华北疯长起来的洋人差不多啃了个干净!
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一看这家伙好生了得!遂招安拳民,称之为“乡团”。到了这个时候,“义和拳”才变成了“义和团”。身为朝廷重臣的刚毅下来考察了一番,上书太后老佛爷说:“团民忠勇有神术,此果倚以灭夷,夷必无幸。”于是就有了“官团”。
官团是受朝廷看顾的,朝廷领着打仗,吃的也是官家的粮饷。那有官团,自然就有“私团”,甚至还有“假团”。不少顶着义和团名义的,是也学着义和团,跟洋人拼命。可还有不少,是傍着义和团的名声为非作歹!不是洋教民?我看你是你就是!吃你点东西还敢要钱?睁大眼睛看好了,爷爷我是义和团!
义和团到了昌图府以后,安生的跟猫冬的耗子似的。他们干了最大的事情无非是去街头卖卖杂耍,再或是喊喊口号,教孩子们斗洋人的童谣。涵捕头这边乐得轻省——刑房典吏可是与涵捕头知会过,说是下来的这一支义和团是“官团”,上边打过招呼的,是要是不闹的太大,就许了他们随意,这支义和团不单是要在昌图府城这里闹,还要去到昌图府下辖的辽源、奉化、怀德、康平这些县州,未必会在昌图府城留上太多的时日。
向来是只听得恶名,没见过恶行,涵捕头哪成想义和团还真就在昌图府杀人了,不单单杀洋人,还要杀大清国人!
看着自己面前这一个个提刀端枪凶神恶煞,再瞅瞅倒在血泊里的两个洋人,涵捕头冷汗顺着脑门就淌下来了。原本以为只不过是误杀了几个清国人,现在一看,分明就是要挨个弄死,自己一个衙差,多半是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况且绿营的兵丁可还在这儿,他们也是要杀这些老百姓的吗?
“诸位,怎么着了!”涵捕头笑着迎了上去,“大好哇!义和团果然神功!这洋人在昌图府威风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义和团的各位活神仙却是手到擒来啊!”
一个开了衣怀袒胸露乳的汉子迎了上来,说:“那是自然,我们义和团是神仙受法!打杀两个洋人,还不似切瓜砍菜?”
“呦!这不是涵捕头吗?什么风把您给吹着来啦?”一个瘦高的男子走了出来。他个头大概到涵捕头肩膀,穿着一个到小腿的蓝褂,外面套了一件短号衣,号衣正中写着个“兵”字。不是旁人,正是车疤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