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说出不杀你的理由(1 / 2)

加入书签

“回皇上的话,小人尚不足而立之年,连老婆都还没娶。现在小日子过得挺好的,也算小有资产了,当然想多活一点时间。”秦有福没有正面回答康熙的问题。

“放肆”一个站在康熙边上跨着腰刀的年轻人听秦有福竟然敢这样跟皇上说话,当时脸就拉了下来,手也按到了刀柄上。

秦有福是什么人?当年在村子里那也是整天偷鸡摸狗、上梁揭瓦的主,整个就一小混混。也是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这才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小贩,算是回归主流社会了。先不说他看了那么多电影电视的,对康熙的印象一直都很正面,所以心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惧怕的意思,就说康熙这个年纪,一个不过十几岁的孩子,要是放到现在谁会拿他当大人来看?可就是这么个孩子,现在不但大模大样的靠在那里,连说话都一本正经的,想起来就好笑。一时之间,秦有福忘记了身处之地和身份,不由得用调侃的口气回答了康熙的问题。

带刀侍卫的一声低喝,一下让秦有福反应了过来:自己这可是在皇宫里,靠在那里的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自己竟然用那么轻松(实为轻佻)的口气回话,光看那位侍卫大哥的样子就知道,搞不好,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小民口无遮拦,平时说话嘻哈惯了还请皇上看在小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啪”秦有福给了自己一记耳光,他这会是真的害怕了,连连磕头请罪,顺嘴就把电影电视上卡耐的求饶的话给说了出来,没等说完就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了,赶忙停了下来,懊恼的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呵、呵、呵……。”这下,康熙可真给秦有福逗乐了,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吃、吃、吃……。”一边站着的小太监也没忍住,不过别人不管怎么说都是专业人士,神经不是一般的大条,尽管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嘴巴还是闭得紧紧的,那笑声就想漏气了的轮胎,扑哧、扑哧的直响。

估计是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康熙笑了好一会才停下来:“索额图,你说这还真有这样的人。你叫什么来着?”

本来白丁觐见这样的事就是一种形式,目的无非是鼓励老百姓平日里多积德行善,根本就是个应景的活,正常情况下,皇帝会选一些他认为表现突出的,招进宫里来见上一面,然后说两句鼓励的话就完了,根本不会理会你叫什么,真的觉得该赏赐点东西的时候,也只需一个“赏”字,剩下的内务府总管太监会按照规矩办的。

秦有福的表现实在另类,康熙有心多跟他说点什么逗乐子,这才想起问一句。

秦有福一听皇帝问他的名字,连忙又磕了个头:“我叫秦有福,是河南确山县人。”

康熙听着秦有福的回答眉毛微微的一挑,嘴角往上弯了弯,问题是回答了,相信也不会错,但是这肯定不是礼学馆教出来的标准答案。不过想到他前面出的洋相,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了。

“听说你是从海外回来的,一家人都死于海难,现在全家上下就你一个人了?”尽管康熙不记得秦有福叫什么,但召见谁可是他定的,正是觉得秦有福还算有特点,这才召见了他,要不然,秦有福也很可能像礼学馆的那个疯子一样,白白的等了半年,临了,人疯了,皇上也没见着。

“回皇上,我……。”有了一段时间的缓冲,秦有福算是想明白该怎么回答皇帝的问题了:“草民祖上至唐末避战离开中土,距今已经几百年了,当年因海难损失了所有典籍,时间一长,除了语言,连文字也与中土所用有所简化,半数属信手之异体字。十数年前,家族长辈起了落叶归根之念,着家族勇武之人至中土探访,得知中土已然平定,于是举家回归。不成想因为路途遥远,几经狂风骤雨,最终能回到中土的只得草民一人。”为了自己的安全,这段故事秦有福那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相信就是做梦都不会说错了。

“是啊,落叶归根,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康熙停了一下,似乎不想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于是换了个话题:“听说这些年你在确山县干得不错,先是用新法控制了时疫的蔓延,后又率先捐款捐物助赈济百姓,助官府铲除叛逆乱党,而且短短的几年时间,从身无长物到富甲一方,想来对经营之道还是颇为了解的。”

秦有福连忙又磕了个头:“草民不敢当防治时疫之法乃是由于家族旅居海外,缺医少药,被迫想出来的一些小手段,难登大雅之堂,后蒙吾皇恩赏,草民这才有了安生立命之所。当年家族在海外一切都靠自给自足,所以学得了一些种养方面的技巧,些许盈余,只能说是形势所逼。至于确山匪患作乱,我辈上受皇恩,岂有不涌泉相报的道理?草民不过是尽些本分罢了。如今的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此生足矣”要说秦有福的本事,让他说出这番像那么回事的话来还真是难为他了。还好平日里根吴琠见过不少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时间一长,也就学会了一些。其实秦有福最怕有人惦记他那点产业,刚才皇帝的话一出口,差一点吓着秦有福,赶忙搬出一大堆好听的,先把皇帝拍舒服了再说。

康熙皇帝笑了笑,这个秦有福明白过来以后说话就不那么有意思了,这样歌功颂德的话只要愿意,会有人每天不停的跟他说,可是光听这些有什么意思,他倒宁愿秦有福还像刚才那样口无遮拦的随口说点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