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夫子庙(1 / 2)

加入书签

李奇是活着的唯一一个重要证人,却又于半年前充军新疆。

其余口供,虽然大体一致,但仔细分析却有若干不能自圆其说之处。

而张伯行的几封奏折,却始终如一,理直气壮,言之有据。

康熙庆幸自己没有盲目听从二任钦差的意见,也为自己没有白白提升重用张伯行而高兴更是为胤禛亲审江南舞憋案而庆幸。

这场案件,多亏了胤禛小心才终于能有了现在这个水落石出,康熙爷眉头紧皱,只盯着桌案上的卷宗,这一件案子的判决要谨重,只单看这朝中风卷云涌,结朋结党,勾结一气,也真够他气得上火了。

康熙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索额图与明珠,第二个想到的就是那几个不成气的儿子,第三想起的就是胤禛带回的周文那一干人犯,若不是亲审了周文等人,他都不敢相信,大清朝廷,上下官员竟都成了这个样子!真就成了张伯行那张奏折上那枝血竹了!

尔等杂种都是什么东西,枉称官员!

江南一案会审得这么难,与他们二人脱不了关系,只说这一个月间的折子,众说纷纭,这上上下下官员们都跟斗狗一样,这还是大清朝廷吗?

康熙爷恨恨的一拍案案,眼神一眯,下定了决心。

他亲自在案卷上批示道:“江南科场一案,督、抚互参,钦差寡断。然是非曲直自有公断,令九卿、詹事、科道共同会审,澄清其中不明之处。”

三省六部九卿会审,是大清最隆重的审案方式。自顺治朝以来,这样的大审仅有少数几次,因此消息传开,全京师立刻轰动了。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猜测着审理的结果。

六部九卿官员却忙得团团转,皇上为一件科场案居然压下了四位钦差的结论,这在康熙朝五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在刑部的严加催促下,所有人犯早已递解进京,六部、九卿会阅了全部案卷,把皇上的朱批几乎背下来了,但是他们越看案卷,心里越发愁,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如果推翻原议,无异于开罪了三位尚书、两位总督,这个打击面可不小。

如果维持原议,皇上的朱批等于白写,弄不好不是丢官就是掉脑袋,正如俗话说的“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怎么断都不行。

刑部大堂气势森严,六部、九卿大臣坐了一大溜儿,各科给事中,詹事府詹事齐齐地列了一堂。

三班衙役、刑典、仵作站立两厢。大堂上主审大人惊堂木拍得山响,皂隶的堂威声震天动地。被审的人犯一个个魂不附体,在大堂上连句整话也说不出,哪里还敢翻供?会审进行得分外顺利,皇上朱批的几个破绽很快被“彻底”查清。

陈天立的死是因为看押他的狱卒喝多了酒,昏睡不醒,使案犯解下腰带自缢。

主审大人当堂判决,将误事狱卒斩立决。证人李奇在押解新疆途中,染病身死,有当地县衙的文书为证。

这样一来噶礼的受贿就没有凭证了,依钦差原议不再追究。科场舞弊人员或斩或绞都依原审判决。至于江南督抚互相弹劾,扑风捉影,弄得民心不定,理应一齐革职。

六部、九卿、詹事、科道联名将审理结果报呈给康熙。这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杰作,亏这些主审官员想得出来。

康熙看着呈上来的折子,气得又砸了个唐三彩的瓷瓶,摔了白玉的镇纸,踹翻了紫檀木的龙椅。

“荒唐,荒唐,做贼的和抓贼的一齐问罪,清廉的和贪赃的一齐革职,天理何在,国法何在?”

他气得两眼赤红,一腔怒火没处发作,随手拿起一桌子奏折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气还没出尽,连着又上去踩了几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