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大梁帝国】(1 / 2)

加入书签

李嗣源后悔不已,将所有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浑公儿由于诬陷致人死亡,处以脊杖二十,罢免所有官职,发配到了海鸟拉屎的登州(今山东蓬莱)。

石敬瑭由于没有调查清楚真相,致使冤案发生,复奏时又夸大其词,任意诽谤,最终使无辜儿童丧命,还使李嗣源有了过错,但念及他是李嗣源的女婿,而且有功于国家,最后罚俸一月。

当然以现在人的观点,对他的处罚有点轻了,但在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贵族、官员都有司法特权,官员犯法一般可以用官员的级别抵罪,或者因为皇帝的宽恕而减轻或免于处罚。

李嗣源为安抚儿童的父母和亲属,又赐绢五十匹,谷子和小麦各一百石。

然后下诏全国,以后不论首都和地方的死刑案件,都要仔细审查,不得徇情枉法。为表示自责李嗣源“减常膳十日”,以此向冤魂谢罪。李嗣源为了吸取李存勖吝啬导致兵变的教训,经常赏赐军队,

因而使国库紧张,他就命孔循担任租庸使,适当增加了一些税收,将酒曲实行国家专卖就是其中增加收入的一项措施。但孔循却十分严@∴,酷,不论私自造酒多少都一律处死。

李嗣源看到这种结果,非常不安,于是下诏予以废除,让民间自由酿造,只需交纳少量酒曲税即可。

李嗣源不识文字,他时常教导儿子李从荣说:“我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

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我这样目不识丁。成了个文盲。我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明白些道理罢了。”

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学习儒家经典。

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是马上得到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不过,李嗣源对于如何用人,特别是任用宰辅大臣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

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是今山西应县人,少事李嗣源,随从征战,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

在以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为莫逆。

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后,安重诲因拥戴有功。益受重用,被任命为左领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升侍中及中书令。

安重诲在李嗣源继位后。铲除弊政,确实实行了一些为人民称道的改革。这期间,安重诲作为李嗣源的左膀右臂。以天下为己任,对内为治理江山社稷而出谋划策;对外为遏抑藩镇势力过强而穷尽智思。

明宗一朝。政治较清明,人民生活较安定。一时被称为“小康之局”,这与安重诲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李嗣源虽为一国之尊,但以马上得天下,不通文墨,四方奏章均由安重诲诵读。

安重诲特设端明殿,招纳名土冯道与赵风,专给李嗣源讲述治国安邦之经略,使其处理政务的能力颇有长进。

李嗣源为人虽宽厚温和,但仍带有沙陀人之遗风,杀人轻率不顾后果。马牧军使田令方所养之马瘦弱且死亡率高,罪应处斩。安重海劝李嗣源道:“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明宗认为他言之有理,故将田令方予以赦免。李嗣源曾派回纥人侯三衔命回国,侯三到达甘肃醴泉时,因该地僻狭,平素未备驿马,县令刘知章外出打猎,未能将马匹及时给侯三以致误事。

侯三返回京城后,告知李嗣源,李嗣源大怒,令人将刘知章锁拿至京城问罪。安重诲认为诛杀刘知章不妥,力陈斩刘之害处,刘知章才得以幸免。

人们说屁股决定脑袋,其实屁股不经决定脑袋,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与作风,随着安重诲的步步高升,又仗着李嗣源的恩宠,逐渐滋生了专横跋扈、恣意妄行的作风。一次安重诲外出,路经御史台,殿直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便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于御史台门外。夏州李仁福得知李嗣源喜好鹰鹞,便派人送来白鹰,安重诲拒绝纳之。

待他一离开,明宗心痒难挠,急忙派人将白鹰悄悄带回宫中,然后弄到京城西郊嬉戏,一边玩,一边仍心有余悸地对随从说:“勿使重诲知也。”安重诲欺君擅权,对其心腹,偏听偏信,竭力袒护纵容,以致造成许多冤案。

一次,安重诲派亲信韩玫、副供奉官乌昭遇出访吴越国。韩玫依仗安重诲权势,当众多次凌辱乌昭遇,并在酒后用马鞭抽打他,其劣迹行为很为吴越君臣所不服。

吴越国王钱镠欲将此事告知安重诲,乌昭遇觉得有辱于朝廷,执意不让。韩玫返唐后,恶人先告状,反而在安重诲面前诬陷乌昭遇,说他面见钱镠,

卑躬称臣,将朝廷机密泄露于钱镠。安重诲轻信谗言,未加查明就逮捕了乌昭遇,使其屈死于狱中。

当时,另一位受李嗣源赏识的大臣任圜,才华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

任圜大权在握,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也很突出,任职期间国库充实,军民富足。

当时,韦说、豆卢革罢相,任圜与安重诲、郑珏、孔循等人商议选择宰相人选,任圜认为李琪合适,但珏、循不赞成李琪为相,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没有文才,是不廉洁啊!宰相。只要端庄有气度的人就能够当,太常卿崔协就可以当嘛。”

安重诲表示同意。过了几天。李嗣源问谁可以为相,安重诲立即答复崔协可为。任圜上前争论说:“安重诲不熟悉朝廷人事。被别人所卖,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崔协不识文字,是虚有其表,号为‘没字碑’。

臣是陛下误加选择,无功靠幸运而升任,这种不知书的人,以臣一人供人耻笑就足够了,相位才有几个,哪里还能再增加笑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