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对斯大林之子的第二轮洗脑(1 / 2)

加入书签

一九四二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广阔的乌克兰平原为白雪覆盖时,陈道的专列开进乌克兰南部重镇尼古拉耶夫。

乌克兰总督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希特勒青年师师长米尔斯少将,亲自到车站迎接陈道。

两人都是一样的打扮,穿着一身黑色长款皮质大衣。

不同的是,军帽之下,海德里希保持着一贯的冷峻面容,米尔斯少将却是愁眉苦脸。

当补充兵们纷纷走下火车,在站台列队时,米尔斯少将看到两个连的霸王花,很是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海德里希斜眼看着在站台上列队的女兵,冷峻的面容上多了些许神情。

胡闹!胡扯!胡搞!

陈道读出了海德里希的表情语言。

一番寒暄后,车站上的人兵分两路,补充兵们在车站外登车,前往南方的希特勒青年师驻地。

陈道带着副官团,参加海德里希和米尔斯少将安排的接风午宴。

接风宴上,因为有尴尬人雅科夫的存在,海德里希和米尔斯少将只是对陈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未来的战况表示乐观,并没有说什么敏感话题。

午宴过后,副官们和雅科夫被送去午休,陈道三人关起门来开了一个小会。

陈道刚坐稳,米尔斯少将迫不及待地质问道:“那些女兵是怎么回事?她们是来给我们解决麻烦的,还是来给我们制造麻烦的?”

“我知道,她们的到来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可是没有办法,她们已经来了,所有的麻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有一条原则,你不能把她们都藏在后方,必须让她们上战场。”

海德里希说道:“女人上战场也不是不可以,她们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或是伤残,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有人被俘怎么办?以斯拉夫人的性格,会对她们做出什么样的恶行,我们不难想像。”

“我这么做并不是头脑发热,或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时间的跨度太长了,无论是规模还是战线长度,已经远远超出上次大战。最重要的是,我们制定的终极目标也极其宏大。现在我们最大的短板已经暴露出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美国有一亿三千万人口,俄国有一亿六千万人口,英国本土有近五千万人口。我们呢,只有六千五百万人口,加上奥地利和占领区里的日耳曼人,勉强能有八千万人。我们的盟友里面,没有哪个是太靠谱的,不给我们制造麻烦就不错了。所以,我们能够依赖的只有这八千万人。

因为敌人和潜在的敌人力量太强,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

海德里希说道:“所以,你就打女人的主意,把女人送上战场?”

“错,上战场的女人不会很多,加上这一批在内,应该不会超过三千人,而且都是志愿者。我真正的目的是,如果将来我们无法避免与美国一战,同时要应付东西两条战线的时候,恐怕就要动员女人们进工厂,替换男人们出来上前线。事实上,美国人、英国人和俄国人已经在这么干了。我培训这批女兵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提前做好伏笔。

这批女兵中,哪怕能有五个,不,三个,甚至是一个能够有杰出表现,能给宣传部门提供宣传素材,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你肩负的重任,米尔斯将军。”

米尔斯少将说道:“好吧,我尽量保护她们的安全,也尽量给她们创造立功的机会。唉,真是麻烦。”

“关于人力资源问题,除了发掘我们日耳曼人自身的潜力,同时还要尽量利用占领区里那些精神上的日耳曼人,让他们来做一些辅助工作也很重要。”

“我们正在做统战工作,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分化一批,让我们的朋友变得多多的。”海德里希说道。

“今天下午,我们就陪着那位斯大林之子,去看看我们统战工作的具体内容。”陈道说道。

海德里希毕竟智商过人,一眼看出陈道的目的。

“你想把他也统战到我们这边来?”

陈道笑着说道:“作为阿勃维尔的老板,我总要干出点政绩,你要配合我。如果将来统战成功,功劳我们一人一半。”

海德里希笑着说道:“我接受这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午休时间一晃而过,下午两点整,米尔斯少将动身返回师部,海德里希陪同陈道和雅科夫,前往尼古拉耶夫南郊的一个战俘营。

尼古拉耶夫南方一百五十多公里外便是克里米亚半岛,德国十二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正在那里和俄国南方方面军交战,不时会有战俘被后送到战俘营。

战俘营中,陈道看到那些精神萎靡、衣衫破旧的战俘们排气长队,接受着一轮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地点,一百多个新送到的战俘聚集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小型主席台旁。

主席台上,一个党卫军少校站在话筒旁,用俄语高声喊道:“有没有人愿意加入我们去打布尔什维克,有的话,去我右手边的报名处报名。报名成功之后,你们将成为光荣的德国军人,离开这该死的战俘营。”

党卫军少校喊了三四次之后,一百五十多人的战俘队伍里有四十多人走到报名处报名。

党卫军少校又喊了两遍,没有人再去报名,第二轮筛选随即开始。

站在一旁的战俘营看守冲进剩余的战俘里,将里面的军官全部拉出人群,单独站成一队。

党卫军少校指着剩下的人群喊道:“你们现在到那边的报名处,说出你们的家庭住址,就是现在,立刻去。”

一番登记后,人群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中的战俘,家庭住址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还有极少数来自波罗的海三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