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公则数与沮授争(1 / 2)

加入书签

袁绍召集帐下诸吏,讨论是应该先打公孙瓒,还是应该先打黑山军,诸吏来到,一时议论纷纷。乃有一吏,离席起身,高声说道:“明公依在下愚见,是取公孙瓒的绝佳良机”

堂中诸吏看去,说话之人肤色略黑,颌下长须,一双眼中透出精干之气,不是别人,正是郭图。袁绍唤他的字道:“公则,缘何说现下是取公孙瓒的良机?”

先打公孙瓒,再打黑山军,这是郭图的一贯意见。

郭图踱步到堂中,先是顾盼了下沮授、淳於琼等人,然后面向袁绍,回答说道:“明公,原因有二。”

袁绍说道:“愿闻其详。”

郭图乃侃侃而谈,说道:“公孙瓒先被明公败於界桥,复败於龙凑,连番大败,他早已元气大失,现今其部下的白马义从等精锐损失殆尽,并因连败之故,他部下军卒的士气而下也定然是十分低落的,亦非当年他挟大破黄巾贼之胜,犯我冀州之时可比了。

“反观明公,经过界桥、龙凑的两次大胜,以及此前数败黑山贼之后,明公选俘虏中的精锐之士,尽数编入军中,又把缴获来的军械,都分配各营,明公帐下的麹义、淳於琼、张郃等各部,於今无不是兵强马壮,甲械精良,士气高昂;且冀州郡县暗中与公孙瓒勾连的那些郡守、豪强,明公现亦已将之尽数消除,可以说,现如今冀州的士民,上下都是一心拥戴明公,是我冀州境内基本已无内忧,这也就是说,明公现在可以挟我全州之力,而攻彼待亡之寇也!

“如此的情势下,公孙瓒焉是明公之敌?我军必然可以取胜,此其一也。”

袁绍略微点头,问道:“其二呢?”

郭图接着说道:“刚才听明公说了郭逊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此次郭逊出使幽州,虽然在订盟此事上,没有得到刘幽州的正式答复,但是显而易见,公孙瓒在幽州民心尽失,他与刘幽州的矛盾已然是越来越严重,这也与前次他犯我冀州时的情况不同。

“他前次犯我冀州的时候,刘幽州尽管明面上不支持,但还是给了他不少粮秣、辎重方面的帮助的,但现下一则他不肯听从刘幽州的调度,二来刘幽州兵马被袁术扣留这件事,刘幽州现在也已知晓,如此,图敢断定,明公如果於此时进攻公孙瓒的话,刘虞就算不与明公联兵,但至少,刘虞肯定也不会再帮公孙瓒了。

“是其现在不仅是败亡之军,而且还是孤穷之军,趁其此弊,我军攻之,何愁不胜?此其二也。综此两点,因是图以为,当下正是明公破灭公孙瓒之大好良机。”

郭图的这番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公孙瓒连败以后,他的兵马数量、帐下将士的士气,如今都不如袁绍所部了;另一方面是幽州不像冀州,幽州的长吏是刘虞,幽州各郡太守是要从刘虞的命令的,而刘虞如果不肯再帮公孙瓒,那公孙瓒在幽州,就将会是孤立无援,一旦开战,於兵源补充、后勤补给等等上边,显然就会后继无力,而冀州这边,却是能够举州上下一心,亦即在动员能力、后勤补给上,公孙瓒如今也不如袁绍。

郭图说完,再向袁绍下揖行礼,却他还没回到席上坐下,袁绍也还没有发表意见,就於坐右侧席上的几人中,一人起身,步到堂上,沉声说道:“明公,下吏以为,公孙瓒现在恐怕还非到取他之时!以下吏愚见,现下应当先攻黑山贼。”

众人看去,说话之人乃是沮授。

先打黑山贼,再打公孙瓒,这也是沮授的一贯意见。

在瞥见沮授起身的时候,郭图就止住了回去席上落座的脚步,这时听沮授说完,马上折转回去,重新站到堂中,侧身向沮授,以大不以然的态度说道:“监军此言,大谬矣!”

“监军”也者,是沮授现在的官职。

顾名思义,“监军”,就是“监护诸军”的意思。沮授现任的这个官职,略同於徐州荀贞帐下戏志才的官职,戏志才现为荀贞帐下的“监军中郎将”,但具体来说,沮授在袁绍帐下的权力是要比戏志才大的。戏志才虽领监军,然以出谋划策为主,沮授却有实权,是能够真的“监护”袁绍帐下的诸营兵马的,其在袁绍军中的地位,通过此职,而下可称一人之下,诸将之上。

却是说了,袁绍本身是汝南人,与郭图等颍川士人乃为“州里人”,且颍、汝接壤,按说关系应该是更加亲近才对,则为何现今袁绍军中,却是以沮授为监军?

这是因为三个缘故。

一则,袁绍身在冀州,他首先当然就必须要依靠冀州本地的士人,所以对沮授、审配、田丰等这些本土的士人他就不得不加以重用。

之前袁绍之所以能得到冀州,靠的便也正是沮授等这些冀州本土士人的帮忙,——当然,也有郭图、高干这些颍川士人的帮助,只是郭图等人给出的帮助,主要是他们“颍川人”的身份,是以“颍川老乡”的这个身份,来劝说同为颍川人的韩馥让出冀州刺史之位给袁绍,但这仅是“锦上添花”,韩馥最后让出冀州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於沮授等本土士人都支持袁绍,这才逼得韩馥不得不把冀州让给袁绍。

二来,便是因为沮授本人的才能了。

沮授此人,确乎大才,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

袁绍得了冀州以后,曾经向沮授问策,问他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发展势力,当时问他说道:“现今贼臣作乱,天子为贼兵挟持,被迫从洛阳西迁到了长安,海内板荡。我家历世受宠,吾欲竭忠尽力,兴复汉室,然若齐桓公设无管仲,即无霸业之成,勾践设无范蠡,即不能保国,吾方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干社稷。敢问於卿,将何以教我也?”

袁绍的这通话中,举了齐桓公、勾践这两个例子。齐桓公的例子是为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故事来表示他“削平割据、复兴汉室”的心愿,勾践的例子对应的则是冀州那会儿,包括现在面临的形势,即:外有公孙瓒、黑山军等强敌,还有青州黄巾等敌,因此他不但需要有管仲这样可以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谋士,他还得需要有范蠡这样能够帮他保住冀州、击破强敌的谋士。

沮授当时就献给他了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

他对袁绍说道:“将军弱冠登朝,名播海内,董卓祸乱朝中,擅兴废立之事,将军奋然而发忠义之心,单人独骑,由洛阳出奔,而使董卓心怀恐惧。朝廷拜将军渤海太守,将军到渤海就任后,百姓稽首归顺。韩文节自知才略不如将军,旋又甘心让贤,表将军为冀州刺史。

“将军独骑出洛,短短时日,先振一郡之卒,现今已拥冀州之众,诚已是威震河朔,名震天下!虽然黄巾狡猾、黑山跋扈,然将军若举军东向,则青州黄巾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随之,将军回师北上,公孙瓒唯能束手就擒,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至此,将军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遂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兴复汉室的大功,将军一定就能够立下!”

沮授的这番战略规划,简而言之,可以把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先消灭青州黄巾,再消灭冀州西部的黑山军,定了青、冀,并越过现为黑山军占据的地盘,拿下并州之后,再以此三州之力,全力进攻最强大的敌人公孙瓒、刘虞,把幽州也拿到手,这样一来,黄河以北的幽、冀、并、青四州就都成为了袁绍的地盘,同时,还能凭借雄浑的实力,迫使幽、并等地的匈奴、乌桓、鲜卑、休屠等各部胡人遣骑从附。

第二个阶段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四州在手,胡骑从附,之后,便去打李傕、郭汜等凉州兵团,把天子迎回洛阳,依仗“大义”的名声,再次第铲除凉、豫、兖等西北、中原和扬、荆、益等江左诸州的割据势力。

这个第二阶段,说白了,其实就是原本时空中曹操后来所用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策。——沮授其实乃是此策的最早提出者。

这番整体的战略规划,实事求是地讲,的确是非常的好,既借鉴了当年光武皇帝从河北起家,中兴汉室这条旧路,而且根据现今的背景形势,补充进了迎天子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新的对策,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具有切实的操作性,如果完全彻底地按此行之,确乎就像沮授说的,平定天下,应该非为难事。

袁绍那时听了,欣喜赞同,说道:“此吾心也!”

当即就表他为监军、奋武将军。

当然,任沮授为监军,也不是全因为他的才能,除掉他的才能因素和第一个缘故外,还有第三个缘故,便是袁绍现今帐下带兵的将领如麹义、高览、张郃、文丑、颜良等等,泰半都是冀州本地人,郭图等颍川、豫州士人尽管在袁绍帐下各有重任,可他们都是士人,换言之都是文臣,并非武将,有能力领兵打仗的只有一个,即此前袁绍在西园军中的同僚,时任八校尉之右校尉的淳於琼一人而已,勉强可以再加上袁绍的外甥高干一个,所以,为了能够使部下的冀州诸将心服,他也只能从冀州士人中选一人来做监军,用郭图等的话,定是难以服众。

这也是沮授得任监军的一个缘由。

且不必多说。

只说沮授闻了郭图之言,便就问他,说道:“敢问郭君,为何说我大谬?”

郭图摸着胡子,说道:“黑山贼岂是容易平定的么?黑山贼盘踞在北起常山,南至朝歌,我冀州西部绵延长达数百里的太行山谷之中,那里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莫说进战了,就是入山,也山道狭窄,崎岖难行!我可以断定,短时间内是很难把黑山军平定的。而且张燕虽贼,亦颇有才干,深得黑山军的拥戴,其人又骁勇善战,剽捍捷速过人,故号为飞燕。山谷已不利进战,贼又骁悍,敢问监军,何策足以速胜?而如果不能速胜,消灭黑山贼的这场战争若是旷日持久的话,如此,岂不反是给了公孙瓒在幽州苟延残喘,重新恢复其实力的机会么?那到时候再去打公孙瓒,只怕就不如眼下之易,却会胜负难料了!因此,我说将军此言大谬。”

沮授也摸着胡须,瞅了郭图两眼,不慌不忙,从容说道:“郭君这话听来有理,但郭君却是只见其一,未知其二。”

郭图说道:“如何我是只见其一,

未见其二?”

沮授不与与他多说,转对袁绍,继续对袁绍说道:“明公,黑山贼盘踞山谷之间,固是不易讨定,然较与公孙瓒,敢问明公,是黑山贼强,还是公孙瓒强?”

袁绍沉吟稍顷,说道:“张飞燕虽有勇名,不及公孙伯圭;黑山贼虽号称百万,多乌合之众,不及公孙伯圭所部精卒,自是黑山贼不如公孙伯圭强。”

沮授说道:“正是!诚如明公所言,黑山贼不如公孙瓒。今明公如攻黑山贼,则有三弊在彼。”

袁绍问道:“是何三弊?”

沮授娓娓道来,说道:“黑山贼乌合之众,且又是分布於数百里长的太行山谷间,此是谓‘势大而散’,此其一弊;张飞燕虽号为黑山贼之帅,然其所能直接统带者,不过常山郡中之贼也,其余各地之贼,未必都会肯服从他的命令,此是谓‘群蛇无主’,此其二弊;张飞燕虽悍,亦不能与公孙瓒之久经沙场、知兵能战相比,此是谓‘勇而无谋’,此其三弊。

“有此三弊在彼,明公今若往攻,或许不能很快的就将之尽数剿灭掉,但徐徐用兵,克胜亦不难哉!退一步讲,也肯定会要比去打公孙瓒容易得多。”

袁绍说道:“卿此言有理。”

沮授说道:“此即下吏建议明公先打黑山军的一个原因。”

袁绍听了这话,接口问道:“第一个原因?莫非还有第二个原因?

沮授点了点头,抚须说道:“自是还有第二个原因。”

“是何原因?”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黑山贼众有百万之多,明公如先把黑山贼剿灭,则便可从此百万众抽其精壮,扩充明公的军力,而把其余的老弱放於郡县,让他们为明公务农耕种,供应明公军粮。这样,就不但可以扩充明公的军力,还可以扩充明公的财源。”

袁绍问道:“还有无第三个原因?”

沮授还真有,说道:“明公英明,确有第三个原因。”

“说来听听。”

“击灭黑山贼后,明公兵入并州,其间就再无阻碍,就此可把并州也纳入到明公治下,此即第三个原因,也可以说是,第三个好处。”

沮授顿了下,再次瞅了郭图一眼,然后接着对袁绍说道,“明公,打黑山军有此贼之三弊,我之三利,而如果打公孙瓒,则是我军将会有一大弊处。”

袁绍问道:“是何大弊处?”

沮授说道:“除了下吏刚才说过的公孙瓒兵强於张燕外,此一大弊处即为,刘虞现领幽州牧!”

“刘虞现领幽州牧?”

“明公,刘虞此人,素来名望隆高於北地,甚有仁义之誉,不说幽州本地士民对他的倾心拥护,只说近年间,慕其名而避乱幽州的外州士民,就至有数十万之口!这种情况下,若是明公用了郭君之议,果然现在就去打公孙瓒,而又假设如郭君所言,我军果然能把公孙瓒一举击败,可是之后呢?有刘虞在幽州,下吏敢请问於明公,明公可能把幽州收为治下之土么?”

袁绍闻言,沉吟不语。

首先,刘虞先拒绝他拥立刘虞为天子的建议,又拒绝他请刘虞领尚书事的建议,足可看出,刘虞是不会肯服从听命於他的;其次,刘虞若不服从,他自然可以用兵去打,然刘虞宗室长者,名望高重,在幽州极得士民之心,他出师无名,就算能把刘虞打败,也定会落个天下恶名,并及幽州的士民也不一定会见得肯接受他的统治,说不得,会出现叛乱不定的局面。

是以,袁绍没有信心能把幽州收为治下之土。

沮授说道:“就算打败了公孙瓒,下吏愚见,以目前幽州的情况,幽州必然还不能被明公纳入治下,……甚至可以说,明公等於是为刘虞做了嫁衣,帮他除掉了公孙瓒,稳固了他在幽州的统治。此,即是下吏所言之大弊。”

袁绍沉吟说道:“为刘幽州做嫁衣?”

沮授说道:“正是。明公,所以下吏愚见,虽然刘虞现下和公孙瓒的矛盾渐渐激化,但明公最好不要趁这个机会联合刘虞,去打公孙瓒。下吏以为,当此之际,坐观虎斗,乃方为上策是也。公孙瓒残民不已,屡违刘虞节制,刘虞岂能久忍?料那刘虞早晚必是会和公孙瓒反目的。当他两人反目相争之时,明公再谋取幽之事,这样,岂不两虎相斗,而明公坐得其利么?”

袁绍寻思了会儿,颔首说道:“监军此言,极是有理!”

比起郭图的建议,沮授的意见的确是要高明许多。

沮授说道:“就像下吏早前向明公所上之策一样,方今之计,下吏仍是以为,明公宜先灭黑山,安定州内,收并州为用,然后卷土北上,再取幽州!以此三州,复东向取青。明公择四州之精卒,迎天子於旧都,东檄徐州荀贞,南召荆扬诸雄,荡平天下,反掌之易!”

袁绍大喜,说道:“将军此言上策。”

却是在沮授最早给袁绍献那套战略规划的时候,荀贞还没有怎么显露於徐州,所以沮授那时给袁绍规划的先拿下青州,但随后荀贞崛起於徐,如果还是先打青州,那不免就会与荀贞首先开战为敌了,这是不利於冀州的,因是,沮授也就对他的那套战略方针做了些改变,把青州放到了冀、并、幽、青此第一阶段袁绍需要夺取的四州之末,改成了最后去打。

沮授的一番话下来,郭图无言以对,哑口无声,只好转回席上坐下,不再言语了。

於是,袁绍便没有听从郭图的建议,接受了沮授的意见,就此决定先打黑山军。

天色已晚,议事至此,便先散了。

具体何时用兵黑山等等事宜,且等到次日再议。

却说议事罢了,郭图出堂,到了府外,没有立刻上自己的坐车,略等了会儿,见辛评、辛毗、淳於琼、许攸等人相继出来,就上前拦住他们,请他们到自己车边。

辛毗等人跟他一起过去。

到了车边,郭图止步,说道:“适才堂上之时,监军执意要求明公先打黑山贼,后打公孙瓒,我与他据理力争,而不如他能言善道,终被明公听了他的意见,敢问君等,当时为何不肯帮我一两言语?”

袁绍手底下的重要的文所谋士,现在大致有三类人。一类就是像郭图这样的颍川市人,与袁

许攸锦袍绣服,衣饰华美,足著丝履,腰悬玉佩,是淳於琼等人中衣冠最为奢丽的。他见淳於琼等皆没有说话,就挺身秀立,捻须笑道:“公则,不是刚才在堂上时我不帮你,是监军所言确实有理,而且你没有注意到么?监军说话的时候,明公频频点头,显然是已经认可了监军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我等若是还要强争,不仅得不到明公的欢喜,降低不了监军等人在明公心中的地位,而且还可能会被明公以为我等无谋啊,是以我刚才默然无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