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风雨欲来(1 / 2)

加入书签

山外青山楼外楼在这里并不是描写绝美的大自然风景,而是指林震这些来自偏远县的考察组观看肃县的心情。很少外出的他们在见识到陈家村的富足,再见识到肃县农村接天连地的暖式大棚,更见识到大禹集团的现代化工厂,这一切让他们如同置身在梦幻世界里,此时的肃县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他们在惊叹的同时更多的是失落。

怀仁县尽管也在向前迈步,但和肃县的发展速度来比,他们只不过是只蜗牛再爬。即便是参观过些地方的林震也不得不感叹一山还比一山高。任何事物都有个对比点。同样都是大西北的小县城,肃县已远远地地超过和它相同的县,成为西北地区小县城的领跑者。即便和中等城市相比,除了面积和人口肃县差些,其他地方肃县并不见得差。即便是总量相比,肃县也毫不逊色,更遑论人均占有指数。

而他们怀仁县不但在西北同等县排名垫底,而且连很多乡镇都比他们强,这就是差距,更是难以逾越的距离。

三天的考察结束后,陈浩等人乘车回到怀仁县,至于这些人在震撼的同时是不是会发愤图强地搞经济陈浩不操心,他也操不了那份心。在其位才能谋其政,他一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在这些官老爷眼里委实不算盘菜。

怀仁县县委县政府专门为这次回来的考察人员开了个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县委书记郑柏杰、县长孙承敏、县委副书记王正河、县委副书记张福平、县委组织部长杨青、县委宣传部长李常春、副县长李和平、副县长徐强、纪委书记魏明光再加上以副县长林震为代表的考察组。

当然,也有些县领导有事未能参加此次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当考察组把他们的心得体会一一作了汇报后,县委书记郑柏杰和县长孙承敏分别作了指示,要求考察团人员把这些心得整理成书面材料,并要求他们回去后切实有效地把这些成功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争取早日取得好成绩。

座谈会开完后,县委书记郑柏杰单独召见陈浩。

陈浩刚进门,郑柏杰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坐,我看你在会上的发言很简单嘛,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在谈公事时,郑柏杰连称呼都不喊,可见他已把陈浩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也难怪,两人同一师门出来,而且陈浩是他恩师章翰生特意放在他这的师弟,所以他也不会矫情。

陈浩坐在沙发上面对着书记的询问不慌不慢地说道:“书记,慎言敏行。”

这四个字出自出自孔子的《学而》,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行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得出。

当此时候,陈浩用这四个字回答郑柏杰,让郑柏杰微微颌首。经过他近一年时间的观察,陈浩正是身体力行地用这四个字要求自己,他从不领导和群众面前夸夸其谈,只是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办实事。

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下属在领导面前表功或是表决心已成为官场的通病,他们实际在下面做的和对上面说的完全是两码事。郑柏杰在怀仁县已呆了近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他见多了敏言慎行的官油子,更见多了阳奉阴违的官员。不要说为老百姓办实事,能不给他拆台已是实属不易。

陈浩之所以下到华林乡,这也是他和恩师章翰生慎重考虑后作出的决定。在那个偏僻闭塞的小乡镇,陈浩面对的阻扰会小很多,也更容易干成他所干的事。如果换到经济较好点的乡镇,恐怕每天面对本土派势力的干扰就足够耗费他大部分精力。

事物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华林乡最近的发展,已引起那些人的关注,郑柏杰今天让陈浩到他这来,就是要给他提个醒。在县里有他搭照着问题还不大,但他怕陈浩年轻耐不住性子,万一说出不合适的话,岂不落入那些人的圈套。陈浩刚才回答的四个字让他很是满意,只要他能遵循这样的办事原则,谁去了也挑不出毛病。

“最近乡里有什么动静?”郑柏杰不便明言,有时候大包大揽不利于陈浩的成长,恩师也对他有过交代,但必要的提醒他还是会做的。

对这句没头没尾的的问话,陈浩知道师兄肯定是听到什么风声,特意在隐晦地提醒他。在路上林震副县长也表达过类似的暗示,他不惹事,但不代表着他怕事,别人想在华林乡踩他,倒也没那么容易。

“没动静。”陈浩回答的非常坚决,话语里带着无比的自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