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飞扬的青春 第二百五十六节、感动平凡(1 / 2)
“杜院长那里还好吗?”刚刚回到北京,徒弟就似笑非笑的向我发问。
我到并不吃惊,以她和赵宏林的渠道来说,知道我干了什么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还不错,就是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院里的周转资金有些问题,而且成年孩子的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
徒弟只是笑而不答,但是我从她狡黠的眼神中看出来,她并不是简单的询问我有什么见闻而已。对此我也不点破,毕竟我和她已经就某些问题达成了默契,只要都不触动对方的底线,我们就装作视而不见。
对视了一会,她还是转移了话题:“还是说说工作上的问题吧,按照你吩咐,我们已经宣布暂停新作的发表,全力为即将上映的电影让出工作资源,可是你为什么不让我开展宣传工作呢?”
提到这个问题,我想已经习惯了用市场规律来指导工作的徒弟是不会明白的:“很简单,我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为了盈利,而只是单纯的向英雄致敬,所以绝对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因为那是对逝者的不敬!”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我们第一次拍摄真人影片,如果就这样沉寂下去会不会对下边那些制作团队的热情打击太重?”
“不,事实上他们会凭借这部影片而家喻户晓!”我并不是预言家,虽然很多时候我看上去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巫师!”(香蕉语)其实这只不过是重生的经历造就了我对事件发展的预见性而已,不过自从苏联插手让海湾战争完全变样之后,我再也不敢妄议政治,因为我那些先知先觉的小聪明在真正的政客眼中其实根本不值一提,这也可能是王老头一直不愿意平等看待我地主要原因。但让我欣慰的是,至少在娱乐领域,我的见识还没有超过保质期!
就这样。我地新片在寂静中悄然上映了。而首映地地点也有些名不见经传,就是当初我们在夏令营活动中遇险的那个小镇。可当地人并不认为我低调,他们也没有想过什么叫低调,首映的当天,十里八村的老少们拖家带口拥挤在不大的镇广场,只因为他们听说这部影片是用来纪念一个他们极其熟悉的人,一个默默劳碌一生,看似籍籍无名却已经映刻在百姓心中的身影。
没有什么红地毯。也没有什么领导发言,拥挤的人群堵塞了贯通全镇地公路,墙头上,树杈里也坐满了不少淘气的男孩子,人们交头接耳的传播着自己打探到的小道消息,也有人为了早已消失多年的露天电影感慨万千,而在这嘈杂的环境中,电影却突然间毫无征兆的开始了。现场瞬间就安静了下来,片名虽然有六个字,但意思却极其简单----《那山那人那狗》
这部影片在上辈子可以说成了一面旗帜,在国外大片不断冲击中国影视界的时候,它却用低廉地成本。讲述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以及成就了令人目眩的成绩,可当我这辈子真正接触到现实中乡村邮递员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片中那看似平淡地邮路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意义,所以我决定提前让这部影片面市。不仅是对救命恩人的怀念。还希望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这个工作,以及正默默奉献的众多邮递员们。现在才刚刚步入九十年代。离片子中地背景年代很近,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故事离自己很遥远,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幕布上映射出的一切,只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那个身影,那个他们早已熟悉却又突然失去地亲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