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最后的残暴(2 / 2)

加入书签

“柳下军将不是上卿,他性格如此,眼光如此,格局如此,是想不到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的。”阚止是赵氏决策圈内部,唯一一个还算理解盗跖作为的人。

“再不济,也可以残其小指再释放,虽然残忍,但比起一口气屠杀五千人好多了,吾等也不会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不过阚止说的没错,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临阵的是盗跖,而非赵无恤自己。

赵无恤也没想到,自周人破大邑商后屠杀殷人数万后,华夏大地上最新的一起大屠杀,竟是自己的军队动的手。相信过不了多久,此事便会传出去,天下舆论对赵氏将十分不利,除了郑人将对赵氏恨之入骨外,诸侯的士们也会把赵氏当做一个只重首功的残暴政权,看来自己在史书里再被狠狠记上一笔是免不了的了……

全部归咎于盗跖也不对,因为盗跖是将,而不是君,作为将,他只需要考虑如何战胜敌人,实现主君的要求,杀俘虏,追击郑军,快点解救韩氏,的确是当时效率最高的办法。

可赵无恤后世人的道德观念,是无法接受这种冷酷无情的处理的。

他颇有些苦恼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阚止又凑过来,小声说道:“虽说柳下将军本身考虑此事并无可以过责之处,当此之时,除了归罪于柳下,保全上卿的名声,别无他法。”

“然而那五千人就能活过来了?”

阚止一愣,他没想到比起自己的名声,赵无恤更关系的是那五千人的性命。

正所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五千人,就算放到后世也不是个小数目,与之牵连的家人多达数万,盗跖是杀的干脆利落,看似爽利,实则后患无穷,这不是圣母与否的问题,而是为将者与为君者的不同。

赵无恤摆了摆手,让阚止下去,并将孙武请过来。

“先生的建议让我设计了南线西线迂回,歼敌于河东的战略,如今南线虽然进展顺利,但盗跖却为我惹下了大祸,先生觉得如何处置最为妥当。”

孙武在吴国多年,南方的道德与观念远比中原要野蛮激进,没有礼乐和仁义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吴国进攻楚国时,因为事急从权而杀俘虏的事情,孙武也经历过不止一次了,虽然大多数是吴王阖闾、伍子胥、夫概等人下的命令,但他旁观了,默许了,同样是从犯。

可是见的多了,却不代表会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当做是对的。

他轻捋胡须,说道:“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孙武也认为,要完全归罪于盗跖么?赵无恤想。

然而孙子话音一转,又道:“然而,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上卿想必为洛水之事而开始产生了一些怀疑,若要老朽来说,如果上卿杀人的目的,真的是安人,攻国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进一步爱他国之民,制造战争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一天下后的止战,那么,一意孤行到底便是了!至于柳下的所作所为,虽然老朽不会认可,但就为将这一点来看,他做了一切该做的。于冤死的人,此人是屠夫,有过,于上卿而言,他却是良将,有功。”

赵无恤茅塞顿开,等孙武走后,他让笔吏进来起草命令。

“日前问子石于洛水杀俘五千,余亦为之心惊,念汝之忠勇,亦叹汝行事之剧烈不假思量。杀俘有违天和,众人皆云柳下不可再为将,然而临阵换将,兵之大忌也。战时从权,着汝仍为南线军将,挥师救韩卿河外之围,切勿再生事端。”

将这份似斥似褒,仍然让盗跖继续率军的命令送去南线后,赵无恤又给邓析写信,表述自己对此事的震惊和悲痛,他激情洋溢地痛斥杀俘乃丧尽天良之举,并认为应该在赵氏的军法力加上一条“无故杀俘与丧军同罪”!

可至于对盗跖的处置,他只是承诺,会在战后给众人一个交待。

在将此事压下来后,赵无恤心里想的却是,南线那边还有部分只忠于自己的武卒,温县已经又有五千人去支援盗跖,有他们牵制,盗跖已经没办法再像这次一样一意孤行了。

“等大战结束后,就算不杀他平天下之怨愤,也得彻底雪藏起来。子石,此战是你的最后一战了,尽力而为罢……”赵无恤为之一叹,有些可惜。当他在军中上首功时起,或许就开始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只希望这是天下无战事前,最后的残暴吧。

大幕已经徐徐拉开,随着盗跖在南线打开局面,河东这边也准备妥当,赵氏三分之二的力量,来自各郡的十万大军已经在河东前线集结完毕,这张网正在缓缓收紧。

现在,赵无恤就等河西那边的消息了,他相信,自己的飞将军虞喜绝不会让他失望!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