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 枪手(1 / 2)

加入书签

刘虞受到刘明得指点,赶紧又仔细得看了一下书上的字迹。这一看之下,刘虞更是大吃一惊了,连忙说道:“汉光贤弟,愚兄观其书上字迹,应该是伯喈先生手书无疑。难道这书是伯喈先生抄录的不成?”

刘明无奈的苦笑一下,同时又怀着一丝的期望,对那刘虞说道:“伯安兄,神目如电,虽不中,也不远矣。如此,伯安兄还不收下吗?”

刘虞显然是对这本书有些恋恋不舍,就冲着他那一脸痛苦的样子,是个人就可以看得出来。可刘虞最终还是把那本书,毅然的放到了刘明得手上,坚决地对刘明说道:“愚兄虽然十分喜爱这本宝书,可更因为如此,愚兄就更不能收了。愚兄自幼读的就是圣贤之书,学的就是圣贤之礼,虽不敢跟先贤并列,可先贤之理念,却是愚兄一心遵循的,正所谓: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好,说得好。这才是我的好兄长。可兄长你再仔细得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和咱们平常手写的书籍又有什么不同吗?”刘明非常赞赏地说道。

此时的刘明,那对刘虞的敬仰之情,真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以至于把自己当初是如何的和郭嘉、杨军他们订下计策,好用来哄骗刘虞的计划,全都抛掷到了脑后。刘明感慨万千的想着:怪不得平常自己的那些暗部人员,在打探完这个刘虞的消息后,老是夸这个刘虞是如何,如何的清廉爱民,对其品质评价是:虽为上公,然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而对其政绩则评价为:勤政务实,宽政爱民,劝督农植。并仿我幽州开上谷胡巿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的善政,广开集市,使得下辖之百姓,民悦年登,是我朝各州之中,唯一的一个可以和我幽州米粮同价的州县。那青、徐士庶,为避黄巾之难,除了来我幽州最多的之外,归附那刘虞者不下百余万口,这刘虞皆妥善收容,为其安生立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当时自己还只是对这刘虞稍有好感,认为这个刘虞不过是一个比较好点的官罢了。与这刘虞的交往,更多的是冲着他那宗正的身份。可如今看来,这个刘虞还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贤人。如此重宝,换作他人,恐怕早就乐不得的收下了,而就算是有一些人能够不贪外物,再珍贵的东西,也可无动于衷,可那也比不了现在的刘虞呀,这刘虞分明是对此物爱若至宝,可最后却仍能战胜自己的贪念,如此的自律,这可太难能可贵了。

那刘虞在刘明的再次指点之下,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本《三礼注》,这一看之下,刘虞又是大吃一惊,只见那笔势,笔画虽然都是出自伯喈先生之手,可这书上的字迹,却不象是手写的,反倒是想拓印上去的一样。刘虞看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暗自称奇,面向刘明问道:“汉光贤弟,这宝书之字,应是出自伯喈先生的手迹无疑,可愚兄细看之下,又觉得这些字迹不象是手写的,反倒象是拓印而成,这又是何道理?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妙不成?”

刘虞这回终于搔到了刘明的痒处,刘明得意地对刘虞说道:“伯安兄,这回您可说对了。这才是小弟要与您分享的天大的喜讯。此书不是手写,而是印刷而成,一次排版之后,可以印刷成千上万之册,今后这任何书籍,都可以如此的印制而成,如此一来,我华夏的所有书籍,都可以轻易的广传天下,育化世人,并且这样下去,我华夏的文化可以更好的长久流传下去了,这难道不是一喜吗?”

刘虞听了刘明的话,站起身形,恭恭敬敬的给刘明深施了一礼。慌得刘明连忙回礼道:“伯安兄,这是何故?小弟万万当不起的。”

刘虞正色对刘明言道:“汉光贤弟,你当得起的。原本你造出纸张,就已经是对我儒教的传承贡献不小,现在你又研得此术,更是使我族之文化,千古流传。我这是替天下人谢你的。贤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恩济天下。”

刘虞的一番话,说得刘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刘明连忙转会话题说道:“伯安兄如此抬爱,小弟愧不敢当。不过,小弟的这个印刷之术,是不是比刚才伯安兄,想要询问的,稍微重要一些呢?”

刘虞哈哈笑着说道:“当然是这个印刷之术重要了。那贤弟所立的新法,新司,只要有误,咱们可以随时更改,撤换,而贤弟的这个印刷之术,功在千秋,这二者如何可以比的。不过!”说到这里,刘虞的容颜又是一正的说道:“虽然汉光贤弟你创立印刷之术有功,可愚兄身为宗正,如若你真的乱了祖宗的规矩,愚兄就有责任,责令贤弟改正过来。”

刘明一看,得了,白忙活了。不过这也在自己和郭嘉得意料之中,自己一上手对刘虞的问题,避而不答,为的就是减弱一下刘虞的气焰和决心,而献宝就是为了动摇刘虞的心志,虽然刘虞经住了宝物的诱惑,可看刘虞现在的表现,显现自己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于是,刘明就借刘虞心神欢畅之际,对刘虞发动了自己蓄谋已久的攻势。

“伯安兄,你我交往经年,你看我这里治下的民风如何?百姓的安居又如何?”刘明不动声色的给刘虞下了第一个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