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一)(167)(1 / 2)
柳杏梅则让楚云昭带上半袋子黄豆,叫他回去做两个豆腐,他也唯命是从的连锛儿都不打,为了感念其恩,他又得重操旧业一回了。在往年里,逢年过节时,也会有人找他做豆腐的,当然不白做,是会有报酬的。可当他又赌又抽时,懒惰的习性让他放弃了那看似不起眼的收入。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几乎一直是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小的事情不用商量柳杏梅是完全可以自做主张的了。
另外,她打发陶振宗去请秦连城,因为秦连城是扎匠,纸人纸马花圈等项都得急需有人来扎,当然不能白扎了,也得给酬劳的。由于秦连城拄着个拐杖走在这大雪地上不方便,陶振宗干脆就背着他踏雪回来的。
太阳仍像往日那样普照着地球每个角落,总会使人觉得一切一如从前,可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却是不尽相同的!
关于吃喝问题,丧事自然是比不得喜事了,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来讲,一个炖菜,一份粗粮,让来人吃饱也就不错了,能理解的人当然也就不会挑剔的了。
在晚上时,得需要守灵的人,自然也是需要有守灵经验的人了,那么在村子里只有郝强和燕盟是最佳人选了,他们俩一个是羊倌一个是牛倌,也曾经是守灵的搭档。现在过年了,尤其是在这大雪封地的日子里,老伍家的牛羊无法到山上去放,两个人就在圈里饮喂,伍家的人也会帮忙的。
都说是“有钱不置哞咩乱叫”,逢雨雪天气牛羊让人闹心,可对农户人家来说,牛羊成群方显大户之家。
夜幕掩饰了白日里的喧嚣,郝强和燕盟都穿着由伍家给买的大皮袄和毡疙瘩(一种毡子做的高装棉鞋,样子像是靴子,冬天极其御寒),戴着羊皮帽子,守在一堆篝火前,并且摆有一张桌子,上面放了酒和菜还有点心,在他们面前的就是那口大棺材。
凡是敢守灵的人,别人都是会认为是胆子都特别大,才能够担当如此重任。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两个人,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说着闲话。
在那个时候,之所以有人守灵,据说是为了不让猫狗的靠近棺材,不然会让死者诈死尸的。当然了,这只是种迷信说法,缺乏可信度,不过以讹传讹的事例倒也不少,却无法追究其存在的真实性,却免除不了它的耸人听闻。正是因为有此忌讳,再加上人来人往的,所以黑虎被牵到了房后去了。
另外还有一情节就是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水饭,一个烧水的壶,里面放三勺水,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跟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水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
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乐队奏乐,回来就不用了。
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
不过呢,这也是需要因家庭而异的事情,在不具备条下,自然是要减免繁文缛节的了,在一些事情上陶家就成了例外。
东北办丧事习俗,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或请其他人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左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避免亡人借气。
大殓之后需要在家停棺,一般要停七天,现在多数是第三天出殡,(从死后那天算起)。大殓后至出殡期间,家人要守护或睡卧在棺旁、草垫上,以表孝意。叫做“守灵”。其亲友可在室内搞些活动,叫“坐夜”。通常情况下,凡停灵在家的,都要搭灵棚,要在寿材头摆放祭品,如倒头饭、长明灯、遗像、摆花圈、供品(馒头、水果等)香炉碗。
灵棚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再身去音容存。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尊灵西去。
面对死者时,人们常说“宁愿该不愿哎”这话。
其实意思是,“该”是指年纪大了,是该死了;而“哎”呢,是指还年经或者是少亡之人,为此惋惜怨叹。
当然了,陶家比不得别人,有些需要也是不具备条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