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暗潮汹涌(2 / 2)

加入书签

果然,谭正提出此事,皇帝并未生气,反倒是和颜悦色地顺着谭正这根杆儿,将此事第一次摆在了面上。这就意味着,这事儿今天一定会有个结果。

臣子们都知道,太子和昭王向来不对盘,凡是昭王支持的事情,太子一定反对。如今,昭王去吊唁霍远,并为其守灵一夜,而误了早朝一事弄得人尽皆知。是人都知道昭王是决意拉拢霍家,而太子在此事上失了先机,反衬出了昭王的大义,无疑是将霍家推向了昭王。以太子的个性,想要阻止昭王势大,势必要阻止他人为霍远平反。这样一来,霍长青无法上台,霍家也就倒了,昭王此举,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臣子们如今有两个选择,一是支持昭王,力挺霍家,追霍远忠烈,拉霍长青上台。二是支持太子,判霍远一个战败之罪,

趁此机会整垮霍家,将霍氏一族贬为庶人,不得入仕,免得霍家他日重整旗鼓,来个有仇报仇。

当然了,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便是随从皇帝,不管昭王和太子竞争得如何激烈,如今掌管这个国家,坐镇金銮殿的还是当今圣上,只要江山还未易主,太子便可易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的意见才是至关重要。不然,一直在党派之争中保持中立,在大事上同从君主指示的谭家也不能荣耀至今。

所以,经过一番激烈的朝议,结果终于出来了。

霍远为国捐躯,虽死犹荣,但其享百万军饷,仍旧战败,为一大过,其子霍长青骁勇善战,特许子承父志,戴罪立功,封正三品大将军衔,三日后返营,随同主帅抗倭。

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终究是昭王党胜了,霍长青有机会返回战场,若能立下汗马功劳,昭王之势,便如离火燎原。太子却为自己留下一个隐患,更可能树立一个劲敌。

看似是一场普通的朝议,实则暗潮汹涌,更可能引起朝局变动。

聪明的臣子们已经从此事上揣摩出了皇帝的心思,知道他疼爱太子多过于昭王,若李曜想保住太子,便不应该纵容昭王坐大,如今此举,却是有心帮扶昭王笼络势力。如此一来,太子之位易主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第二日一早,圣旨传到霍府,霍府庭院,跪倒一片,妇孺仆役包括当家主母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是喜极而泣,更是送了一口大气。

霍远之死,让霍家饱尝了世态炎凉,更因战败一事,可大可小,轻则削官降职,重则满门获罪。短短几日,便如在刀尖上行走,与鬼门关擦肩而过。更为霍远劳碌一生,报效朝廷,如今为国身死,反倒不明不白,心有不甘。

好在苍天有眼,君主圣明,还霍远一个公道,给霍家一份生机。霍府上下拜倒在圣旨之下,拜的不仅是皇帝,更是前来传旨的李熙。因为,没有李熙的大力支持,霍家只怕就没了生路。

霍长青跪在地上,抬头看着这个手捧明黄圣旨的俊美青年,威严而尊贵,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今日的李熙早已不是当初的柳玉熙。他不再是那个人畜无害的温和青年,他早已百炼成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朝廷新贵,一步可登天,翻手覆**。

他霍长青又算什么,不过是连活命都要靠他斡旋的可怜虫。

即使如此,只要得到一丝机会,他也要力挽狂澜。

即使他的爱情,只有黎明前那一丝曙光的希望,他也要努力争取……

皇帝让昭王到霍府传旨,无疑给了昭王一个天大的人情,便能名正言顺地笼络霍家。

如此可窥昭王之势,皇帝之心,于是,原本保持中立的臣子开始倒向昭王,原本在找处于弱势的昭王,很快赢得了与太子持平的势力。

这样一来,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昭王一党,忧愁时太子一党。当然了,更有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又急又气,这两人,便是当朝太子李铮和当朝皇后祈宛如。

自从成年之后,皇后极少管教太子,不是她不想管,而是这个儿子太有主见,她管不住。在吃了几次鳖之后,皇后也明白了,这个孩子性子硬,不服管教,强行干涉只怕会弄得母子反目。好不容易拉扯大这个儿子,又让他登上了太子宝座,只等他荣登大宝,自己便是皇太后。可以说,下半辈子的荣华都得靠儿子,她最最不能失去的便是儿子的支持,自然不想为这点儿事儿得罪他。皇后也看明白了,母子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凡事,能忍就认了,多留出点儿心思对付外人,共同保住李铮的太子之位才是正事。

如此一来,近一年来,母子俩虽然甚少聊天,感情上也还过得去,凡事皇后派人来东宫传的事儿,无伤大雅,太子都会令属下照办,更有甚至,有人给皇后使绊子,李铮也绑着一起铲除。

如今,因着在太子和昭王在霍远之事中败落下来,一项甚少来东宫的皇后终于主动踏进了东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