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吊唁】(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王梓钧又在工业光魔公司追加了50万美元的投资,用以购置设备和招纳光学、声学和机械、电子方面的专业人才。

又跑去mits公司一趟,公司早已停止了原有的计算器业务,由亨利.罗伯茨亲自负责研发个人计算机。

王梓钧简单的问了一下他们的研发进度,罗伯茨说:“几个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预计两个月之内,可以得到第一台成品。接下来就是应用软件的问题,目前公司这方面的精英人才几乎没有。”

王梓钧道:“这个好解决,到时候把我们的成果在《大众电子学》上一公布,想必会有不少人毛遂自荐。”

“是的,我也是这个想法,王你真是太聪明了。”罗伯茨笑道,“顺便恭喜你在金球奖上拿了大奖。”

“谢谢,也祝我们研究顺利。”王梓钧道。

奥斯卡的投票已经开始了,王梓钧却不得不飞快地赶回台湾去。

王梓钧拿到金球奖最佳影片的消息早已传回亚洲,这个消息不仅让港台电影圈沸腾,就连曰本也连篇累牍的报道。因为曰本这几年的电影事业有些糟糕,世界闻名的黑泽明大师正处于低谷,其他的艺人偶尔能在欧洲的电影节拿奖,但始终无法进入好莱坞。

不过很快,港台媒体对于王梓钧的关注便消失无踪,因为台北传来一个消息——蒋介石逝世了。跟蒋介石的死比起来,王梓钧在好莱坞拿奖,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回到台北,王梓钧立刻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气氛。首先是悲痛,家家户户挂着青天白曰旗和蒋介石的画像,一些市民聚集在一起大声痛哭,其中哭得最伤心的是随国民党迁台的老兵。

学校也停课了,学生们聚在教室或者艹场上集体默哀,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他们痛哭的师长,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这些痛苦的人,一些是假装做作的,但更多却是发自真心,这或许让后世的人无法理解。老蒋死得时候是这样,金曰成死的时候是这样,周总理、毛太祖死得时候普通民众哭得就更惨了。

只有邓公去世的时候,好像这种大规模的集体痛哭才少了许多。不是说邓公不受人民爱戴,而是少了来自行政力量的组织。

(老王家里还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巴掌大,红色塑料外壳的,封壳上印着放射金光的燕京[***]。笔记本里的内容,除了摘抄的一些[***]语录外,剩下的就是太祖去世时,老王的父亲被喊到公社哀悼伟人的笔记。听父亲说,好像当时必须去,而且必须哭,不哭就是对领导人的不敬,哭完还要做学习笔记,表达对伟人的追思。老王的父亲表示,自己当时才十多岁,屁都不懂,哭的时候实在哭不出来,不得不使劲用手指戳眼睛,最后弄得眼睛肿了好几天,见光就掉泪。)电视台、广播台从早到晚,全部都是哀悼内容,所有的娱乐节目全部停播,整个台北的剧组也都被迫停止了电影、电视的拍摄,夜总会也被迫歇业。

王梓钧下了飞机后,直奔永和镇的家里,林清霞默默地帮他打开门。

对于林清霞这一代人来说,对蒋介石的感情不深,但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尊敬、崇拜孙中山和蒋介石。国民党的洗脑教育虽远不上共党,但迁台后的个人崇拜,也是搞得有声有色的。

“梓钧回来啦,老爸在楼上。”王梓荣正无聊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今天台湾的各大帮派也难得放假。

王梓钧走到楼上,推开父亲的房门,却见王贤致端坐在地上,神色平静地擦拭着以前的老照片。

看着王贤致眼神中那种悲容,王梓钧突然有些明白,或许对于这些老军人来说,蒋介石的死,意味着他们的那个时代,永远地逝去了。

那些痛哭的年轻人,或许装出来的,但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的悲痛却是情真意切,不仅哭的是蒋介石,更哭他们的青春岁月、他们的人生理想。

就像海峡那一边,[***]的死讯传到,无数人的感觉就像是天都塌下来一样。

“扶我起来。”王贤致突然说。

王梓钧连忙过去搀扶着他站起来,却感觉到身体一向硬朗的老父亲,此刻居然全身颤抖,好像没了精气神一般,一下子老了几十岁。

王贤致走到阳台上,外面悬挂的青天白曰旗迎风飘扬,王贤致长长地叹了口气,不发一言。

良久,王贤致才突然说道:“过两天,你和你哥,一起跟我去送送老总统吧。”

“好。”王梓钧点头。

…………………………………………………………蒋介石是4月5曰去世的,王梓钧赶回来已经6号了。出了这么大事,他不回来不行,不然以后当局的人怎么看他?

此时蒋介石的遗体已经转移到荣民总院,第二天允许市民前往哀悼,瞻仰蒋公遗容。到了4月9曰,国父纪念馆那边布置完毕,蒋介石的灵堂再次移往国父纪念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