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悲催的太拖拉(1 / 2)

加入书签

“呵呵,小金,你看我们是这么没品的人吗?”

钱龙江笑哈哈的对金小强说道,可是他却不知道金小强这时候却是在心中暗自骂道,谁知道你们是不是?

“小金啊!目前我们国内的军用重卡的情况,我想你也应该是了解的,如果不了解,我就再给你解释一下……”

钱龙江也不等金小强接茬,就开始给金小强解释起来我[***]用卡车目前的情况。

我国主要的军用卡车,目前都是由三家重卡公司承建,这三家公司,分别是东山重卡,川气重卡,还有一家是秦西重卡,而这三家重型卡车公司,目前就正好组成了我[***]工的重汽集团。

这其中东山重卡的最有名,他们所生产的重卡,在我军中使用范围也最广,产品也最成熟,最早的导弹牵引车,和多功能军用越野重卡,都是又他们来生产的。

而他们最主要的技术来源是来至于捷克的太拖拉,所以他们是捷克系。

而川气重卡的历史最悠久,他们是我国最早的军用重卡生产集团,后期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曾经一度没落,但是在改革开放前后,经过国家的扶持有逐渐的兴盛了起来,而他们的技术主要是来至于德国的奔驰。

至于秦西重卡,则是这几家之中的后起之秀,他们的主要技术来源,则是后来的奥地利斯泰尔技术,并且运用的最成熟。

在政策上国家对这三家公司都是各有倾斜,但是等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大裁军,和社会转型之后,这几家企业又先后陷入了困顿,毕竟精兵简政是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阵痛期的。

而这段时间国家也挤出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从国外为这几家重卡生产公司,引进了不少的技术,其中尤其是奥地利的斯泰尔集团的重卡技术,就尤其受到了青睐,后来经过这几家公司的山寨,衍化,一度形成了我[***]用重卡的主力,也就是xc2200型号的军用重卡。

这款xc2200在九十年代开始就成为了我[***]方的主力军用越野卡车,底盘是来至川气山寨的斯泰尔重卡的底盘,发动机和变速器,则是来至于德国采埃孚的机械变速箱,和khd系列风冷发动机。

xc2200在逐步成为我军重型越野车的主力的同时,除作为重型火炮的牵引车外,我们利用其底盘改装的装备来还有90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ws-1多管火箭系统、重型机械化、重型机械化路面敷设车等。

而且利用其技术还研制成功了wz551轮式步兵站车、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轮式hj-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wz901保安车、wj94装甲防暴车等,目前该车已向东南亚大批量出口。

但是随着时间进入到新世纪,国内外的机械动力发展水平曰新月异,尤其是在军工方面的迅速发展,我们的这一带xc2200型号的军用越野卡车,就显得有些落后了。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了对第二代军用重卡的研究,而第二代的军用重卡,我们则是分成了三个级别,目前规划的是5吨,7吨,还有一个是12吨-15吨的级别。

主要依托的是来至于奥地利斯泰尔的技术,之所以依托于他们的技术,就是因为这款斯泰尔的技术民用和军用的通用姓非常强。

但是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斯泰尔在世界顶尖的军用越野重卡里面,并不是最专业的,并不是最好的,甚至在某些领域,他们连捷克的太拖拉都比不过。

尤其是底盘方面,这方面太拖拉实在是太专业了,他们的10x10,还有12x12轮的大卡车,实在是表现太出色了,有效载重均可以超过25吨,拉着这么重的东西,四处越野,这对于我们国内的军用重卡研究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经引进过一些斯泰尔和奔驰的技术,打算搞这样的重卡,可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这些企业有秦西重卡,东山重卡,还有蒙古一机,和蒙古二机,大家引进的分别是斯泰尔和奔驰的技术,就是想搞出12x12,或者是10x10的重刑越野卡车。

可是后来效果都不太好,一直到2000年都没有取得突破,可是这时候我国最新研制的一款重刑长程导弹已经研发完毕了,但是在这时候却很尴尬的发现,没有合适的载体,这让中枢军委感到很是痛心。

最后大家当时不得不放弃了研发到一半的12x12和10x10的重卡项目,转头研发了一款四不像的12x10的越野重卡,才勉强解决了问题。

但是纯正的12x12he10x10重刑越野卡车,却一直是咱们天朝军工心中的一个痛,现在华阳动力居然从太拖拉哪里搞来了那么多重型卡车的底盘技术,这让天朝的几家军工单位是如何能不流口水?

而在听了钱龙江的这么一番解释之后,金小强也只能是暗呼自己够倒霉,原来之前他在和太拖拉的控股人大众方面谈判的时候,他最开始只是要求取得要4x4,6x6,还有8x8的一些大卡车底盘技术。

至于那些什么10x10和12x12的重刑卡车底盘技术,他并没有寻思太多,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重型卡车技术,一般除了军方或者是非常特殊的工程测量之外,还真就没多少人能够用得到。

毕竟这玩意有些太专业了,不是普通人能够玩得转,玩得起的。

所以刚开始在和德国人谈判的时候,他并没有要求这些技术,可是后来哪想到德国人给他们埋了一颗地雷。

后来在华阳动力派过去接受技术的工程师团队到位之后,那帮捷克人居然是比德国人还要热情,在培训的时候,竟然是问无不知,知无不答的,对这些华阳动力的培训工程师异常的热情。

如果这些工程师有什么技术上不懂的问题,这帮捷克人更是无比的热情,简直就是问什么,答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