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山中突变(1 / 2)

加入书签

“你小子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

钟院长差点被秦学兵气死,把烟头掐灭,吼道:“我说的是黄帝发明了壁画上的这种建筑,什么时候说黄帝发明了建筑?你小子出去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老头子丢不起这个人。”

“咳咳……”

秦学兵尴尬地咳了几声,讪讪一笑,说道:“是我耳背,您老人家继续,我听着呢。”

“记住‘黄帝作宫室’这五个,是说黄帝发明了这种建筑。”钟院长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黄帝时代的居住建筑有一个质的发展。黄帝在北方土木结构的住室习惯上,将住室进行分室建筑。

在黄帝以前,村落已有一定布局,如半坡、姜寨遗址,中央是广场,四周有很多房屋环绕。但各读力的房屋内部则不分间。而黄帝对原有住室进行改进,实行分室分间。

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黄帝时代,人们营造房子有半地穴式,有地面建筑,有圆形房子,也有方形房子,房屋结构有单间、套间或单间排房。营建房子已经会立架梁,墙壁是木骨泥墙,室内一明两暗。

这种建筑模式,奠定了五千年以来具有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基础,它是中华民族建筑的鼻祖。

零二年在灵宝发现一座建筑面积达五百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屋基址。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座传统的廊回式古典建筑。该房基设计准确,气势宏伟,在时间总跨度约两千年的整个仰韶文化中所见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规格最高。显然这不是普通的民居型房屋而具有殿堂姓质,专家认为它将使人们对距今约五千五年以前的仰韶文化中期(与黄帝时代约同时)建筑技术成就、居住形式、生产力水平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

该房基位于灵宝铸鼎原一带西坡遗址的西北部,整个基址坐西面东,室内使用面积204平方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它以弧角近正方形的半地穴式主室为中心,四周围以回廊、斜坡式门道伸出回廊外,近门口处有一火塘。排列有序的柱洞30个,墙壁柱洞37个,门道两侧也发现柱洞13个。布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成一个结构复杂严谨的建筑整体,专家由此推测此屋为四面坡式建筑。

“我们曾多次利用模型还原考古遗址的建筑,规模与壁画上颇为相视。更准确的说,是这些壁画让我们对黄帝时期的建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对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现。”钟院长不惜用上伟大二字,这处壁画简直就是黄帝时期社会的缩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帝时期足以称得上盛世。”秦学兵深感自豪,炎、黄、尧、舜,哪一个不是辉煌盛世的开创者。

那时候的辉煌是没办法跟四大盛世相比,但在高古时期却等同于开创古今,四大盛世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我们才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段文明,但可惜……”钟院长长叹了口气,发生这种情况,谁也没办法。

“事在人为,为了能一睹高古文明,如论如何我都会努力。”

如果说之前秦学兵只是想要进去探险,那现在就又增多一层意义,见证高古文明的辉煌,亲眼目睹先祖生活的世界。

“我相信,你小子一定会给我们惊喜的。”

钟院长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刺激秦学兵:“我现在看壁画里的车船,我在给你讲讲这些。”

《易?系辞下》载:“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

《路史?前纪七》:“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绍物开智,见转风之蓬不已者,于是作制乘车。”

《拾遗记》:“轩辕变乘桴以作舟楫。”

舟车的起源,《墨子?节用》上有这样的说法: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