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夜间反攻(2 / 2)
杨森也想学着他们的样子趴下来,但是那投弹手却喊道:“跟着我!”
投弹手几个箭步蹿入一颗大树后面,杨森以前就是在四川当扁担的,所以即便身上挂着两袋手雷,那脚步真的一点都不慢,跟着就蹿了过来,子弹啪啪打在他的身旁。稳住身体之后当真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
突击组的机枪也冲俄国人开火了,还有一个尖刀兵冒着老毛子的炮火在四处乱窜,投弹手见敌人的火力都被吸引,拿了两颗手雷出来猛的投向前方!
杨森真的很佩服这个投弹手,四十多米的距离。两颗手雷过去对面两听轻机枪顿时就哑巴了!
这里的战壕很窄,没有重机枪阵地,轻机枪被干掉之后班长知道自己最好的机会来了,一旦给旁边的俄国人反应过来对这里进行火力交叉封锁,那么他们一个班都要在这里被干掉。
“冲啊!”
十几个士兵飞一般的朝着那片阵地扑了上去,杨森死死的跟在那个投弹手的身后。但是没跟两步那个投弹手就一头栽到在地上!杨森愣了一下,随即从袋子里面自己掏出手雷朝上面扔了过去!
虽然他扔的没有那个牺牲的投弹手准,但是不得不说他有把子力气!投弹频率很快。只是杨森明显缺乏用手榴弹配合部队攻击的意识,只顾往前扔,旁边的义勇军士兵也没说他什么。
尖刀兵第一个冲进战壕,接着战士们一个个跃入。杨森的节奏有点跟不上他们。他还在拼命的扔手雷,直到发现义勇军都跳下去了,战壕里面已经传来了刺刀碰撞的声音,他才把步枪端起来,跟着冲了进来。
等他跳入战壕的时候忽然发现旁边两个俄国人的刺刀正朝他扎来,杨森反应也快,闪身躲开一把。然后一抡枪托砸飞了另一把。
还没等他看清楚战壕里的形势,就听后面一声大喊:“蹲下!”
杨森的直觉告诉他该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蹲下,当下整个身体朝后一倒!刚刚到底就感觉一阵热浪从自己脸上划过!接着那满眼都是通红的火光,还感觉到阵阵火辣辣的疼痛,刺的他本能的丢掉武器双手捂住眼睛!
喷射手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忘记了队伍中有一个并不合节拍的人。当他的发射准备都做好的时候杨森跳了下来。那强烈的火焰把杨森的头发全部烧着了!如果不是他反应快一点,现在他和那边几个俄国人一样,也变成焦炭了。
这一团火焰席卷了战壕里面十几个俄国大兵,那个班长一把将杨森拉了起来:“兄弟,往哪边冲合适?”
杨森脸上的神情很是怪异。愣了一下之后手往左边一指:“那!在那边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以前是我们的指挥所,不知道罗刹人是不是也把指挥所设在那里。”
班长推了他一下:“带路!”
杨森脚步一个踉跄:“我,我,我看不见了!我啥子也看不见了!”
班长马上明白,肯定是火焰溅射到他眼睛去了。这个时候其他的部队也跟着发起冲击了。班长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拍拍他的肩膀:“在这呆着别动知道么?兄弟们,冲!”
杨森听着他们的脚步都往左边冲过去了,他先是蹲在地上像班长说的那样一动不动。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忽然拿了一颗手雷在手里,打开保险,然后朝着右边的阵地慢慢的摸了过去。
杨森想做点什么,与其说是不惧怕死亡,不如说是他害怕自己活着。眼睛好痛,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看不见东西了。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好好的人都生活困难,更不要说自己一个瞎子了。
他害怕那样活着,所以,还是再英雄点吧。
他慢慢的摸索着前进,中间好几次差点跌倒,但是老天还是没有给与他特殊的照顾,一队俄国士兵马上冲了过来,把杨森给堵在了战壕里面。
俄国人在哇哇乱叫着什么,可能是他们害怕杨森身上背着的那么多手雷。杨森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不过他也不需要听懂。他笑了一下,轻声骂了一句:“罗刹鬼,老子日你们先人板板。”
骂完之后他把手里的那颗手雷往怀中的袋子里面一扔,耳边听到俄国人一阵惊慌失措的叫喊,接着他就听到一声巨响,然后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杨森,革命军第四军普通士兵,一九八五年出生,牺牲于卫国战争第二次北京保卫战。共和国元年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其陵墓位于北京烈士陵园第四军将士墓群第三排,第六位。
爆炸的气浪刚刚平息,熊克武带着弟兄们就冲入了这一段战壕之中,看着周围十几具俄国人的尸体,还有几个伤兵正躺在地上"shenyin",熊克武也不知道刚才那帮了他大忙的爆炸是谁干的,他也没时间去调查,挺着刺刀一刀将一个俄国人给扎死在地上。
远处有一队俄国人正在朝他们这里冲过来,熊克武端起枪来一枪打死一个,接着双方就在战壕里面对射了起来。熊克武也知道这个地方自己根本没办法躲,所以也就不躲了,拼命朝俄国人射击,他忽然发现,其实老毛子的枪法也不过如此,他居然连续打死三个!
越来越多的中国士兵冲入了战壕,在战斗中像熊克武这样的是越打越有信心,阵地里面的俄国人终于坚持不住了。
凌晨三点,中国部队发起的突击取得了预定的战术目标,白天被俄国人占领的阵地基本上已经都被中国部队给夺了回来,残余几个镶入中国阵线的俄军阵地也为了避免被中国方面包围,于第二天早上主动撤出阵地。
战争开始的第一天,俄国人损失兵力一万四千余人,而中国部队一共损失了一万九千余人。人数上面虽然俄国人占了一点便宜,但是他们却没有跨过中国部队的防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