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1 / 2)
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门刚刚打开,我们的商人正面对怎么和外国人做生意这个问题。
中国传统的商业观念其实是最讲究以诚为本的,我们几千年的经济展中那些商人可以说一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他们排在最后一个。国家政策的扶植没有,银行的贷款更是没有,缺钱的时候怎么办?相互之间拆借。
大染坊中间大家都能看的出来,几个中国商人相互帮衬着,这中需要多少诚信比外国人那一纸合约要重多了。
国门打开之后中国商人需要马上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这一点是肯定的,杨小林希望他们能变通,能学会创新,能更好的利用政府出台的一些列对他们进行扶植的政策,但是绝对不希望他们放弃诚信。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可是有些老祖宗几千年留给我们的好东西,丢不得。
共和元年七月一日,这一天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值得高兴的,因为中国教育部规定了寒暑假制度,每年的二月,七月,八月,学堂中的孩子都不用再上学了,今年是孩子们的一个暑假。
小学的孩子不用考虑什么,他们还太小,但是中学的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早在这个消息在学校传开的时候,他们就在考虑这两个月的时间他们要干什么才行。
这些孩子就像是关在笼子里面的小鸟,他们平时渴望自由,但是真正给了他们自由的时候,他们又不知道往哪里飞才好。不过随即学校宣布了另一个消息,在这两个月之内,学校将组织学生们参加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是到工厂去做一个星期的零工,在到农村去帮助老乡们干一个礼拜农活。
学校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父母平时养育他们付出了什么。然后还剩下的六个星期,将让孩子们和北京卫戍部队的士兵们一起训练,体验军人生活。
这当真让孩子们高兴的很,对于他们来说,军人就是报纸上天天报道的那些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好汉子。他们根本无法了解战场的残酷,只觉得那肯定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有枪,有炮,听老师说部队的士兵叔叔会教他们怎么打枪。那些男孩子兴奋的不得了。
当然,像赵明杨这样的孩子,对于那些真的已经不稀奇了。
自从跟着沈丹一起到了东北,这么多年他就和那些东北的学生一样,数理化也许跟不上,但是对于枪支已经相当的熟悉。而且赵明杨的枪法真的很准,偍辉把手里的狙击枪给他玩,一百米的距离,十颗子弹九十环。这成绩不要说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是部队中一些士兵没经过培训都打不出来。
对于这孩子杨小林一直视为己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随着他年纪渐渐长大。两个人的关系好像越来越疏远了,赵明杨在他面前越来越沉默,听学校的老师说,这孩子在学校还是挺能说的。
可能是自己这些年真的没怎么和他交流过吧。想想从上海接他娘俩去东北之后,自己就一直在打仗,进家门的日子真的屈指可数。明天夏令营就出了。这两个月的时间除了两天假期之外,孩子们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杨小林今天晚上也没有去老袁那里,而是留在了自己家,让沈丹烧点菜,在家里吃。
“听说你在学校成绩不怎么好,数学跟不上是么?”
赵明杨点点头:“嗯,这里的先生口音我不太能听懂。他说话好像总是嘴里含着糖。”
杨小林笑笑:“要不要给你找个家庭老师?”
赵明杨忙的摇头:“不用了爹,听着听着就行了。”
杨小林也没有勉强,孩子说不用就不用:“明天你们就走了,今天吃过饭去给你亲爹上个坟。”
沈丹这时候正好把菜端了进来,几个盘子在桌子上摆开,给杨小林面前放上酒杯,杨小林还没有来得及喝上一口,赵明杨忽然说了一句:“爹,我有件事情想不通。”
杨小林把端起的酒杯放下:“什么事?”
“关于我亲爹的,我就觉得他死的有点不值!那个时候他不应该冲出去,既然拉了一支队伍,为什么不像您一样找个地方自己坚持战斗?非要往人家大炮底下送命么?”
沈丹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不许胡说!”
杨小林狠狠的瞪着赵明杨,孩子有想法是好事,而且他的想法不可以说是错的。只是他还太小,他无法理解他亲爹当时的心情,那是在绝望之下想以一种悲壮来成全自己名声的举动,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他就没打算活着。
他用筷子敲了一下赵明杨的脑袋:“别吃了,现在就去你爹坟前,跪两个小时之后再回来。这期间你好好的想想,知道想什么么?”
赵明杨显然还不明白:“我想过很多次也没想通,他干嘛那么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