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3(1 / 2)
文若是到这年年底才得知父亲已经死去的。在他们回到南京后不久,康工去了一趟大西北,但他没告诉文若是去了哪里,只是说有任务出差去了。康工在大西北办理了文若父亲的丧事,迫于纷乱的世间,骨灰和文若父亲生前的遗物,一起埋葬在劳改农场附近的一处山丘上,陪伴生前死去的无家可归的狱友们。
康工的家有个女儿,在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就去了北大荒。她是为了革命理想去的,也是为了能吃上饭去的。只剩下一个老伴苦苦煎熬。老伴在康工流放大西北时,已经生下了女儿,后来康工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她也就没有再生育。老伴年轻时是个农村妇女,劳苦大众出身,结婚后靠着和康工生活二年,学会了一些字,懂得了一些科学常识,但和知识分子还相去甚远,倒也没受到康工多少牵连。
康工远走大西北后,她和女儿的生活也失去来源。她常年走街串巷帮人做些家务活得到点零钱或者食物,又靠着农村老家亲戚们的粗粮青菜的接济,算是把女儿养大。老伴盼到了康工的平安回家,还是活着回来的,已经算是最大的幸福,又带回来一个干儿子,自然喜欢有加。
文若在康工家安顿了下来,专心地读起了康工找来书本。康工在家的每个晚上都辅导他到深夜。康工对他说:“学校现在都在闹,去也学不好,你就在家自学吧。学好了一定会有用的。”文若的中学书本是在家里读完的,所有课程的老师就康工一个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一天没进过中学校门的文若顺利地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四年后,顺利完成学业,出国继续深造。
文若从美国回国时,中国大地上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以经济为中心的大建设。他以外商的身份,被康工老家的一个市邀请回乡考察投资。官员们不知道文若的身世,只知道他是康工的干儿子,在国外有家大公司,是千万家产的富商。
文若重墨浓彩的投资,是和当地市政府合作建造的一个高档高尔夫综合球场。就在企业进入高盈利的时期,文若被一个领导官员约谈劝退,在没经过同意的情况下,高尔夫球场被拍卖转给了当地一个生意人。
文若认为,是当地个别官员和当地商人勾结,出卖了他的利益。他想讨回个公道,多次诉求无门,无奈之下,踏上了去京城上访的道路。这条路太漫长坎坷了,一走就是五年。他在京城几乎成了个幽灵似的人物,用尽了各种上访的渠道,渐渐脑子就不清晰起来。他想不明白,人生的转变怎么这么快,昨天还是官场的坐上客,今天就成了上访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