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没有遗漏吗(1 / 2)
“就好像一个东西真正的发展一样,就譬如,研究一个新的技术出来吧,这需要什么样的先天条件呢?”王坤淡淡的说道。
这是一个可以说是客观的,同时也考验个人理解能力的问题,不同的人,也容易出现不同的答案,甚至,可能想法,或者思考的方向不同,都能够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问题,也是让两位副校长陷入了沉思之中,但是,他们却想不懂,这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毕竟,他们还是老人,而且,还是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管理人员。
让他们想这样的问题,还真的是有些为难他们了,毕竟,这和他们的专业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思维,也是略微有些僵化。
“任何一个事情,大到一个国家,一个集团企业,小到一个小组,几个人的集合体,都需要一个人,掌控着方向,没有了方向,怎么可能把大家的力气,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汇聚呢,如果说,下面的人,是可以随意变幻,而不受影响的话,那领导人,特别是掌控方向的人,却是不能随意更换的,就像苹果集团之于乔布斯。”王坤脸上带着丝丝的微笑。
实际上,他的这个比喻,并不是多么的恰当,但是,又有什么问题呢,像是化学、物理上面的研究,更容易说明这样的问题。
在中学的物理书中,就有关于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研究并且发现苯环结构的传说,他曾记载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围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这样的事情,难道是所有人都可以发现的。当时,研究这个东西的结构的,那是多不胜数的,其中著名的化学家也有不少,有着坚实的基础的化学专业的人才,也有不少。为什么,他们就无法研究出,这个苯环的具体结构呢。
这说明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灵感,如果一个人,没有灵感,即使。给他再好的条件,即使,他的基础再扎实,到最后,也不过是成为一个研究上的苦力而已。
现在华夏的教育,恰恰就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为了让学生们的基础打的更加的扎实,他们开始推行填鸭式的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的教育。学习,让学生们,把知识,牢牢的记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极大的抹杀掉了孩子们幻想的能力。
在华夏,学生的作业。除了正确,就是错误,从来没有哪个老师,会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上有趣这样的字眼。
也没有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
冬天来了。
这是曾经一个小学里面的试题,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本来,这个题目,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小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王坤印象非常深刻,曾经的时候,这个事情,甚至,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讨论,因为,有小学生在写这个作文的时候,拿着这个题目,却去幻想着春天的事情,被老师直接评价一个作文跑题,给了个零分。
可是,这名老师却不想一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大诗人,都可以去幻想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们幻想,就需要给直接的给他咔嚓掉呢,这不是在抹灭孩子们的幻想吗,难道,所有人,都要在原本规定出来的框架之中,进行发展,而且,老师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即使书本上出现与老师说法相悖的,那也是书本弄错了。
在国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老师,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这是完全没有错的,是正常的,但是,抹杀了学生们,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吗?
当然,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如果不这样做,基本上,就在教师行业混不下去了,毕竟,大家还是唯成绩论,如果学生们都喜欢奇思妙想的,在考试的时候,很可能成绩不是很理想,毕竟,老师们阅卷,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如果猜不透老师的心思,成绩,自然是有可能很糟糕的。
所以,按照当前的教育制度来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