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生当复来归(一)(1 / 2)
话说赵梁毅接受孟昱提议,跟踪罗摩马队以寻找西域诸国。但考虑己方一队二十来人也不算少,要是全跟在后面,容易泄露行踪,便只派一人远远跟着,再沿途留下记号。
大漠里无甚遮挡之物,跟踪不易,万一被罗摩人发现,小命就难保了。因此众人很是不忿,虽不敢顶撞赵梁毅,却私下里没少给孟昱脸色。
彼时孟昱后背伤势未愈,行动多有不便,又兼之他在这队伍里本就不受信任,受了气也只得忍着。
待伤势一好,他便主动请缨,去做跟踪哨探之事。
跟踪本就是轮班,赵梁毅见他已经痊愈,便一口答应。
熟料孟昱领了哨探职责后,却并不与人换班,倒是没日没夜地跟踪,将危险一力承担。赵梁毅拗他不过,一连让他探了七日。
时日一长,众人一来感他义气,二来也不好意思,对他态度大为改观。不仅不似先前那般处处针对,反而真正以同袍相待。
跟踪哨探危险之外,自是比赶路辛苦很多。数日下来,孟昱憔悴了不少。赵梁毅看在眼里,在他又要出发时,却拦住了,道:“你今日留下来休息。”
孟昱诧异,道:“指挥使,连日跟踪,我对罗摩人的行军习惯颇为熟悉。可谓熟能生巧。”
赵梁毅却道:“你也不是铁打的,是人都需要休息。再说,出来这一趟,兄弟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说着提高声音又道:“说白了,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其余人对望一眼,一时没说话,蓦地王琦越众而出,道:“我等深入大漠已有数月,提着脑袋过活,自当齐心协力,以命相交。今日我去便是。”说完,便翻身上马而去。
如此又行进了月余,队伍粮草日渐稀少。十天半月也难得见一条河流,没水是比缺乏粮草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那一日到王季昌哨探时,偏又丢了罗摩人的行踪。日落时分,他垂头丧气地回来,支支吾吾说:“有一段路沿途一座沙丘也没有……我……我只得远远跟着……跟着跟着……就丢了……”
孟昱一听,立刻向赵梁毅道:“我现在去找,说不定还能摸到他们行踪。”一得赵梁毅允许,他即刻策马前行。
奔波了一夜却毫无所得,到天色微明时,只得回去。临近营地时,见王季昌并未睡去,一人守在火边,一见他,立刻跑过来。
望着王季昌迫切的眼睛,孟昱无奈地摇摇头。
王季昌的双眼随即暗下去。道:“都怪我!眼下水食缺乏,若是真的在大漠中乱撞,只怕……”
他心中愧悔得很。自从昨夜以来,众人虽未说什么,但他明白所有人无一不失望。因为跟踪许久,大家都推测已经接近某个国家,否则以罗摩人的粮草也难以再支撑太长时间。
偏偏到了这节骨眼,罗摩人的行踪却叫他给跟丢了。真有功亏一篑的挫败感。
孟昱见他自责得厉害,便道:“你无需太过自责。昨夜我朝几个方向行进了数里,皆不见罗摩人安营扎寨的行踪。我猜测他们应是连夜赶路去了哪个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离目标不远了,大家分散着找一找,应该很快就能找到。”
王季昌这才转忧为喜,道:“我们这就去禀报指挥使?”
孟昱点头道好。
赵梁毅听说之后,亦觉有理。便下令众人分四个方向去寻找,约定日落时仍回此处相见。
找了约有两三天,一日,王季昌一对偶然发现一个骑马外出的年轻人。众人一拥而上,无奈言语不通,只得比划着互相猜测。
那个年轻人也许是听懂了,又也许是好奇,随着一队人马来到集合之处。奈何大睿朝从未与西域诸国相通,带的那个向导也只会罗摩话。幸而那年轻人懂罗摩话,与向导交谈之后,得知这是一只来自中土的商队,曾经听闻西域有诸多国家,因此冒险一试,来此通商。
那年轻人名叫赫里达,正是望楼人。二十来岁的样子,亦曾听闻过中土,没想到竟然见到了活生生的中土人,加之年轻心热,便立刻邀请他们随同前往,又一路介绍望楼风物。
据他介绍,望楼沿望湖而建。他家住在城外,是贩马的。还说今日已晚,他们怕是来不及进城,不如先去他家住一晚。
孟昱有心,故意问了罗摩人的情况。
不料赫里达却咬牙切齿道:“望楼国王年迈无能,甘受罗摩人摆布。要我说,集结我望楼年轻男子,未尝不能打退罗摩人。”又说罗摩人在望楼胡作非为,看中东西从来一抢了之:“我家的马,年年都要被抢不少。就前几天,他们刚有支军队进城,又顺势从我家牵走了二十匹马!”
孟昱这才放下心来。一是了解赫里达底细,确定他不会将己方出卖给罗摩人。二是粗略了解望楼国情,也为日后合纵连横奠定基础。
这一路上他跟随向导学了点罗摩话,此刻便用半生不熟的罗摩话学望楼话。
众人跟着赫里达一直往北走,到太阳落山时,果然看见一大片绿洲。显然已经不是大漠一片黄沙的模样。
赫里达回头兴奋地招呼所有人:“就在前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