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山雨欲来(2 / 2)

加入书签

对于李向提出的那些救国方案,杨广能过做到力排众议,坚决的支持,从这点来说,杨广就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相反李向还真的没有听到多少人口中说出杨广的坏处来。

还有北巡,对于一个身处江南花花世界的帝王来说,谁没事干会往荒凉危险的塞外去。突厥的不断骚扰和朝廷内那些阳奉阴违的大臣们才是让这个朝廷深陷泥潭的罪魁祸首。

面对渐渐崩坏的朝纲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杨广完全可以坐镇江南,指挥着他手下的那些棋子们去冲锋陷阵,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亲自北上,这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责任。

杨广北巡其实是作为一个庞大王朝核心统治者对外族蛮夷发出的正式警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然说道杨广弑父杀兄,得位不正,李向是毫无印象。他来的时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况且谁敢和他说这些,因此李向对杨广本身就没有什么坏的印象。

李向觉得这样的一个杨广,这样的一个朝廷之所以能走到现在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杨广的问题,而是朝堂上那些成天之乎者也、指手画脚的老东西的杰作,还有就是隐藏这整个政治背后的那股大势力搅动天下风雨的家伙们。

西魏八柱国的后代和五姓七家的门人弟子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毒瘤。杨广只是恰逢其会的出现在了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坐在了那个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罢了,换成谁现在在上边,估计结局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李向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条和他自己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的路,说白了有私心,但更多的是不想让百姓们再受多年的战乱之苦了。他是知道接下来几年将会发生什么的人,虽说改变不了多少,但他想试着去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将那样的乱世早早结束一年也好。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最后还是按照他们商量好的,一边叫李建成快马加鞭去给李渊送去密信,叫李渊带着大队人马大张旗鼓的开赴晋阳,理由就是杨广要回南方了,准备带着李向一起走,那河南、河东这一片就成了无主之地,李向相信李渊收到这样的信后,一定会忍不住心中的那丝**,跟着他的节奏走的。

在一个就是派人给孟津的父亲送去消息,叫他配合自己给杨广上一道奏折,就说河东贼众毋端儿再次聚众出现在孟津周围,大有攻城略地之势,请杨广速速派兵救援。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等待了,虽然杨广说很快就要启程了,但一个皇帝要动身出远门,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出门大半年的时间要回去了,北方的这些官员们哪个敢不给皇帝老人家准备点儿心意啊,于是一等就是将近两个月,终于一切都是收拾妥当了,杨广的圣旨再次来临。

和李向想的差不多,对于叫李向跟随南下还是叫李向留下来监视李渊和剿灭贼匪这样的选择来说,杨广当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而且还给李向下了一道密旨,一旦李渊有不臣之心,只要他敢动,李向便可以第一时间先斩后奏,将李渊一网打尽。

除了嘴上说说外,杨广这才还大方的给李向留下了一批钱财,名义上是叫李向重建被宇文化及破坏后的洛阳,实际上还不是给李向一定的活动资金,叫他好好办事?

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本来萧后和锦云公主是要陪着杨广一起南下的,可李向却给锦云公主做好了思想工作,告诉她留在龙门好,因为很快龙门就要大变样了,到时候有很多好玩的东西。锦云抵挡不住诱惑要留下,那萧后也只能留下了。

其实李向知道这次也许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杨广了,历史上正是杨广这次回了江都后再也没有出来,最后被宇文父子杀死在江都。他很想去提醒一下杨广,但很多事情不是他能改变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救了锦云和萧后也算是对得起杨广对他的赏识和提拔了吧。

当然萧后可没有锦云那样好骗,好像这个聪明的女人也感受到了什么,在杨广留在洛阳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萧后带着锦云一直陪在杨广身边,依依不舍。

洛阳的事情总算是没有出了李向的掌控中,但另外两件事却叫李向有些无奈。徐茂公再次来访,这次不是偷偷摸摸的来,而是正大光明的出现在龙门县。来的目的也很明确,邀请李向一起共襄义举。

李向就郁闷了,他现在的实力别说共襄义举了,没等他发出声明就已经被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家伙们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他只好委婉的拒绝了徐茂公,最后甚至隐晦的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件事叫李向有所警惕,为什么瓦岗寨的人要来找他而不是找其他人,说白了,他的某些心思还是没有瞒过人,看来还是要再低调一些了。

可惜越想低调就越低调不了,杨广刚刚启程南下,南方就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湖北南郡江陵,亳州城父人朱粲聚众十万人造反了!

当让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这伙贼众裹挟了南郡、沔阳郡大小官吏百十人一起造反的,这些官员中还正好有从岭南北返洛阳的高士廉。高士廉是谁?长孙无忌和无忧的亲舅舅,换句话说,就是李向的未来的舅老爷,李向不动也得动了。

另外一个原因,李向清楚的记得历史上朱粲这个人有个外号叫做“吃人魔王”,这可不是假的,从很多史料中都能知道,朱粲真的吃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