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设宴琼苑(1 / 2)
时值九月中旬,天空变的如此宁静,变得又高又蓝。而白云有如羊群,再细看,又有如棉花糖。天空仿佛被海水洗过了,如羽毛一般的轻盈。
科考已经结束了!就在今早孟林阳荣登状元之位,一下朝父子两就被叫到御书房来。
御书房中,孟元正父子站在下面听着青文帝讲的每一句话,主要是对孟林阳那篇文章颇有感想,非常看好他,所以提供了两个地方让他自由选择。
一是留在刑部,学习断案。
二是去翰林院,做个翰林学士,要知道很多丞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
翰林,即文翰之林,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后面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品秩,以原品入值。从此,“职清地禁,杂流不入”。
翰林学士地位非常重要,不但在草诏方面分割中书舍人之权,且在得参谋议论方面分割丞相之权。
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丞相。随着时光推移,学士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内制。
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
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可孟林阳并不为这些受诱,选择留在刑部。毕竟从小就在刑部长大,多多少少都见识过父亲和聂飞章的断案手法,以及仵作的验尸,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比较适合他,翰林院里那些修撰的工作并不适合他。
青文帝尊重他的意思。
孟元正也不勉强,对他的要求他的儿子都已经做到了,所以不会再强求什么了。
南若一直站在刘德全旁听着、看着,看得出来孟林阳一点都不开心,虽然高中……想来还在为那件事耿耿于怀。
“林阳今年有十九了吧。”
“是的。”
“也是时候该娶妻了,可有意中人?”
听到青文帝这一句话,孟林阳的心头一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才好,孟元正看他沉默不语,尴尬地咳了两声让他别再皇上问话的时候走神。
孟林阳只是想到之前在缙云镇所发生的事,随即想了想,摇头。
果然!他跟小宝之间果然发生了什么事!否则为何要摇头!
“那朕就给你指一门婚事,意下如何?”
“多谢皇上。”孟林阳并没有拒绝,看到他逆来顺受的样子,孟元正真心觉得他的儿子变了,要不是这是他亲生的还以为是被附身了呢!自从回来之后好像失去所有的快乐一样。
青文帝下旨明晚设宴琼苑,所以第二天,南若那叫一个相当忙,准备各种材料,各种器具、杯具运往琼苑去!
南若早早地来琼苑做准备,事先欣赏到琼苑的风景,虽不比御花园,但也有它的独特。
面前是一湖水,湖面并排建了数不清亭台,亭台围成了一个圈,每个亭台之间都用一条廊道连接着,圈的正中央就是紧贴于水面之上的舞台了,它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瑶月台。
每一个亭台都可以坐下十余人,空间非常足,最中间的是青文帝的专属位置。
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啊!
且湖岸周边种植的桂花树桂花全绽,一树树金黄小巧的桂花散发着阵阵幽香,伴着凉爽的夜风,沁人心脾。
地上摆放着数百盆金黄的菊花,金灿灿的菊花让整个琼苑成了金色的海洋。
看到宫人们有的在往亭台上搬桌椅,有的在置放金碗银器,也有在舞台彩排舞蹈,不容有任何的错误,都是一等一的专业。
南若踩着台阶上了这离水面有数米高的亭台,发现两边都有台阶,一边是上到这里来,一边通向舞台,且都铺有红地毯!
“让你来这儿可不是让你欣赏风景的,还不快点下来帮忙。”底下传来琬琰那尖酸刻薄的声音。
自从她得知自己在御书房过夜,那眼神就更加的瞧不起自己了。
南若赶忙从瑶月台上下来,她已经跟小宝她们说了,所以今晚她们也会偷偷进来凑凑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