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心愿(1 / 2)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郑勋睿有很多的抱负,或者说有很多事情想着做,作为穿越人士,他深知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能彻底违背的,尽管说大明天下的百姓,整体素质方面尚未达到几百年之后的状况,文盲很多,读书人的地位不一般,但历史的潮流总是向前发展,不可能整体倒退,尽管某一个强硬的君王有可能让历史发展的步伐暂时停滞。
在郑勋睿看来,一个强大的王朝,或者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必须有前赴后继的人来坚持和执行这个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根源,就是限制个人的权力,特别是限制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力,让皇上不能够随心所欲。
世界上没有完人,再厉害的君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重大的错误,历史上的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伟大的皇帝,晚年的时间都出现了难以容忍的错误,这不能够说他们不伟大,而是没有制度限制他们,完全依靠自律和道德来要求个人,那这个世界上全部都是坏人。
在搭建将来制度模子的时候,郑勋睿最为看重的有三点,第一点是军队的建设,这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没有强悍的军队,一切都是白搭,宋朝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第二点是经济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想要养活强悍的军队,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切都依赖经济的发展,有钱才好办事,特别是朝廷和官府,若是没有钱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维持天下之正常运转,第三点是顺利历史发展潮流的制度,这里面就包括了法制的制度,为官的准则。如何维护老百姓利益等等的要求,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一点是在满足了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之上去落实的。
郑勋睿很清楚,做到以上所说的一切。还要有一个开明睿智的皇帝,缺乏了这个人,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他就是来承当这个责任的。
经过了十多年的拼搏,郑勋睿已经有了一支强悍的军队。郑家军已经是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发展经济方面,郑勋睿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设立洪门钱庄、征收商贸赋税、鼓励商贸之发展、官绅一体纳粮等等,而接下来郑勋睿做事情的重点,就集中到制度建设方面了,他必须未雨绸缪,明确出来让众人畏惧和遵守的制度。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郑勋睿所安排的官员上面。
让郑锦宏兼任南京刑部尚书,以及让都察院派遣人员驻扎在郑家军掌控的所有府衙,这已经体现出来郑勋睿不同于一般的思想。那就是要整顿吏治,要明确法律的尊严。
不过做这些事情不能够着急,目前仅仅是搭起了架子,真正开始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天下很不太平,时机还不合适。
南京兵部,有关征伐浙江总兵黄得功的事宜,已经商议完毕。
南京吏部尚书周延儒、南京户部尚书徐望华、南京礼部尚书杨廷枢、以及兼任南京刑部尚书的郑锦宏等人,早就发表了自身的意见,郑锦宏是完全支持的。周延儒、徐望华和杨廷枢是有限支持。
不过众人都明白,郑勋睿的决心已定,征伐浙江总兵黄得功的所有准备事宜都已经完成。
之所以一定要征伐黄得功,还是因为浙江的富庶以及与南直隶不可分割的关系。郑勋睿和郑家军必须要不折不扣的掌控浙江,有了南直隶和浙江两地的支撑,郑勋睿就能够获取到足够的钱财,支撑他接下来要做的所有事情。
再次上任的内阁次辅杨嗣昌,可谓是踌躇满志,可朝廷面临的乱摊子。让他短时间之内难以彻底施展手脚。
朝廷主要面临的是三个大的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北直隶肆掠的后金鞑子,第二个问题是占据河南与山西的流寇李自成,第三个问题是湘王、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和郑家军,这三个问题,杨嗣昌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流寇李自成的问题。
四川与湖广等地安定下来,流寇张献忠被彻底剿灭,这是郑家军的功劳,要说杨嗣昌的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郑家军出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剿灭了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郑勋睿掌控了湖广和四川等地。
这是杨嗣昌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觉得自己低估了郑勋睿。
本来以为靠着强大的舆论以及读书人固有的思想,能够约束郑勋睿的行为,想不到人家根本不管那些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竟然采取了非常的手段控制了湖广和四川等地。
杨嗣昌和郑勋睿之间的接触不是很多,但印象很深刻,实话实说,郑勋睿的能力方面,是强于皇上的,不过郑勋睿是读书人,而且是殿试状元,应该是效忠皇上的,哪怕是有着顶天的能力,也是要规规矩矩做好臣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