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广州湾【上】(1 / 2)

加入书签

第303章 广州湾【上】

光绪帝提出的三个小要求,董福祥问过宋哲后,都答应了。当然,这几个小要求都经过打折的。

内务府每年三百五十万两银,变成只有二百五十万两银,好吧,这个数字明显是宋哲对光绪帝的一个恶趣味调侃。

陈宝箴担任河南巡抚,但需要来年才可以任命。

光绪帝都答应了下来。

甘肃军哗变一事自然平息下来了,也有数百人被砍头。甘肃军也不能够留在京城了,被调往山海关。

蓟州和议中就有规定,慈禧必须让出山海关,不过可以保留山海关外的承德府等地。这次调甘肃军前往,也是顺势为之。

只宋哲的手段仅仅是这些吗?

不久,宋哲请奏崔友生为河南总兵,不等光绪帝答复,崔友生已经率领一个旅的新军强行进入河南府。

光绪帝经历过一次兵变后,已经不敢继续和宋哲强硬,再加上见事不可为。光绪帝最后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其后,山东民间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毓贤游行。

毓☆,贤此人素有清名,不贪污,不腐败,然而此人却并非是好官员,他好用重刑。

1889年任山东曹州知府,为了治理盗贼,三个月时间杀掉二千多人,其中无辜者不知道几何。不过毓贤这种不分良莠,一以诛戮为事,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却颇得上司赏识。1896年升至山东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江宁将军。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大刀会杀德国教士二人,原山东巡抚李秉衡免职,毓贤升任山东巡抚。

这也让毓贤更加信奉以杀止杀的治理方针。为此山东境内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冤案。

往日山东巡抚毓贤势大的时候,自然无人敢对毓贤说什么了。不过现在有宋哲撑腰和支持,山东各地自然掀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清流御史也纷纷上书弹劾山东巡抚毓贤。

本来准备作为钉子的山东巡抚毓贤也受不了这股压力了,他连府邸也不敢离开了,更别说办公之类的了。山东巡抚毓贤主动上书光绪帝,请求调离。

光绪帝虽然不愿意。但也只好答应了山东巡抚毓贤的请求。刚好原湖南巡抚陈宝箴调任河南,光绪帝便让毓贤去补陈宝箴的缺,担任湖南巡抚。也算是妥善的安抚了一员封疆大吏了。

留下来的山东巡抚这个缺,宋哲举荐山东布政使张人骏担任。

张人骏并不算得上是宋哲的官员,但张人骏办事能力强,不谄媚洋人,颇得宋哲欣赏。而其堂叔正是李鸿章的女婿和谋主张佩纶,故而李鸿章也赞同这一个举荐。光绪帝有意见也得憋着,没有意见就更加好了。

两广总督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宋哲亲自担任。

其实认真想想,这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山东虽然靠近直隶,但山东制肘也不少,内有光绪帝和李鸿章,外有霸占胶州湾的德国人和隔海相望的日本人。

而两广则不然,地方富裕,虽然有法国人和英国人制肘,但更加靠近台湾。有助于宋哲前期发展。而后期宋哲还能够和江南各个封疆大臣掰手腕,扩大自己在江南的影响力。

最让光绪帝愤怒的是。宋哲宣布将北洋机器局搬迁到德州。让北洋机器局不仅仅拜托了聂士成的控制,更是让聂士成以后武器、弹药不得不受制于人。

为了保持对山东的影响力,山东总兵一职宋哲还兼着,方便以后插手山东军务。不过主要负责山东军务的是小罗伯特.李了。

事实上宋哲有心让小罗伯特.李担任山东总兵的,然而他洋人的身份,让很多人反对他担任主官。反对的人不仅仅是光绪帝和帝党,还包括了宋哲麾下的一些人,如吴汤兴、徐骧、唐景崇等人。

宋哲这才熄了这点心思,让小罗伯特.李当影子总兵。

现在中国的事情也差不多稳定下来了。

宋哲掌控直隶、山东、江苏、台湾、广东、广西六省,成为当之无愧的的满清第一权臣。当年的李鸿章也不过如此。

光绪帝虽然被宋哲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依旧凭借着皇帝的身份获得不少大臣的效忠或者的倾向性支持。如山西、河南、上海等省市都是对光绪帝颇为支持的。

慈禧凭借着老练的手腕,笼络着东三省一带的兵马,虽然已经解散了不少士兵,看上去似乎准备在东三省养老渡过余生,然而谁要是真的这样放松对慈禧的警惕,他必然会在未来感到后悔。

虽然中国看似平静了,然而对于宋哲而言,属于他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菲律宾第一共和国不甘心国土被殖民,于是悍然发动战争。

由于菲律宾革命军突然在马尼拉城发动起义,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占据了一部分马尼拉城区。

然而第二天美军就回过神来,凭借驻扎在马尼拉港上强大的美国亚洲舰队猛烈炮击马尼拉附近菲律宾革命军的据点,造成菲律宾革命军和菲律宾平民大面积的伤亡,马尼拉城部分城区也被炮轰为废墟。

现在美军已经凭借强大的兵力,攻陷菲律宾共和国首都马洛洛,迫使菲律宾革命军政府迁往圣费尔南多。然而美军每占一地,都遭到菲军的顽强抵抗。

而在菲律宾驻扎的第四师陈大耳部自然也受到了菲律宾革命军的攻击,双方还曾经爆发过一场人数超过万人的大战。陈大耳虽然最后凭借武器精锐,还有笼络的一批菲律宾华人革命军帮助,最终获得胜利,但也死伤了千多人。

须知陈大耳所部一共也就七千人而已,一下子就折损了七分之一兵力,立刻就无力发起后续的进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