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君臣一块污(2 / 2)

加入书签

韩艺又继续说道:“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限制于某一家独大,虽然他们两家旗鼓相当,但是谁敢保证他们之间不会出现失衡的现象,因此要引入第三方和第四方才平衡两家,而运输行业的根本就在于船只,没有船的话,他们就彻底完了。”

李治眼中一亮,道:“因此你将运输和造船分开来。”这个就是大幅度削弱了运输集团的威力,谁要敢跳,船坞不给你们造船,给别人造去,你们就挂了。

“正是如此。”韩艺笑道:“可是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他们两方肯定也明白,要是换做我的话,我也不想将自己的根交到别人手里,出于人的欲望,他们肯定都想掌握船坞。陛下你选择的这几份计划书,可都是出自贵族之手,陛下可否保证这不是他们两方暗中让人投的标吗,亦或者他们早已经联合好了。”

李治皱眉沉吟片刻,道:“是啊!这一点真是不能不防。”

韩艺道:“其实两市商人中窦衡那一方,微臣也给予一些支持,金行将会投资两千贯进去,而邹凤炽等人,微臣也都调查过,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卑贱的商人,微臣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扶植商人掌控船坞,因为在商人眼中,他们两方都是贵族,没有什么区别,商人图的又是利,即便是合作,也形成贵族与贵族那种紧密合作,毕竟他们的地位差距太大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反过来,由商人掌握运输集团,贵族掌握船坞,那么一来商人难以走通全国,二来,贵族就可以完全操控商人,毕竟从两者的关系来看,还是运输集团多求于船坞的,这么安排的话,大家在这一桩买卖上的地位就可以趋于平等。那么就可以进一步让他们相互制衡,朝廷就可以更加从容的掌控他们。”

韩艺整天吹嘘公平、公正、公开,但是这公平吗,根本不公平,都是韩艺在背后操作,而且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经选定几方,其他的都是陪太子读书,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他们相互竞争,相互制衡,避免出现垄断的情况。韩艺若是只是一个百姓,那他当然追求公平,但是他现在掌管户部,他得替国家着想,他不可能做到公平,他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能够掌控这些人,他要保证两点,其一,规则是他制定的,其二,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破坏规则。

而他的利益和李治的利益是完全相同的,李治就不用说了,他将漕运削弱,实际就是削弱朝廷的影响力,这是有些冒险的,别说隔成四份了,隔成八份也行啊,笑道:“既然你已经拿定主意,为何要朕来看?”

韩艺道:“如果微臣不征求陛下的同意,到时微臣肯定会被弹劾至死的。”

“弹劾至死?”李治呵呵一笑,道:“你也知道怕呀!”

韩艺讪讪一笑。

李治点点头道:“好吧,你选择的是你手中的那几份计划书,是朕反驳的你的建议,选择了这两份,你满意了吧?”

韩艺忙道:“多谢陛下体谅。”

李治一开始就没有猜错,韩艺就是来拉他下水的,但是韩艺是为了他的中央集权才这么考虑的,他必须要给予韩艺支持。

李治突然笑道:“你让朕看了这么多计划书,朕也要让你看一些东西。”说着,他就朝着张德胜道:“将那些奏章给他看看。”

“遵命!”

张德胜捧着一堆奏折,交到韩艺手里。

韩艺一脸迷茫望着李治。

李治喝茶,学你小子的,你刚才不就是这么对我的吗。

韩艺自讨无趣,打开一份奏章看了起来,全部都是弹劾他的,要求李治收回成命,决不能让这么干。每一道奏章都是如此。看到后面,韩艺是直接看是署名,看罢,他苦笑道:“真是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得知消息了。”

李治笑道:“漕运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运输的么,他们能不快吗,这些多半都是加急奏章。”

弹劾韩艺的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跟漕运有莫大关系的官员。

韩艺瞧了眼李治,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笑了一声,道:“漕运本是一件辛苦之事,可是他们却恁地紧张,可见漕运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其实朕原本也有些犹豫,是否要完全交予商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奏章,朕才下定决心的,你当初说得没有错,这国家的钱,人人都想拿,人人都不珍惜,花费远比雇船要多得多,而且他们还能打着朝廷旗帜去奴役百姓。

另外,朕最近也看了不少关于汉朝漕运的文献,这漕运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话,长安哪里养得活这么多人,可是漕运也比较劳民伤财,尤其是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很多百姓错过春耕秋收。朕也不清楚你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但是朕希望你的这个方法可以一举两得。因此你大胆放心去干,朕要让他们知道其实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他们的贪婪和无能。”

“微臣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韩艺赶紧抱拳道。

“朕当然相信你。”李治笑着点点头,道:“但是事有轻重缓急,相比起西北的工程,这船坞不过是小事一件,就算船坞出了什么意外,朕也不会怪你的,但是西北方一定不能出事,否则朕会拿你是问的。”

韩艺道:“微臣明白,微臣一直都将精力放在西北方。”

李治点头道:“你明白就最好了。”

汉唐两朝为何恁地看重那丝绸之路,就是他们太强大了,横扫周边强敌,而中国这个地理位置又是封闭式的,东边是海,南边是沼泽、森林、海,北边是草原,西南是高原,而这年头出海还看不到任何希望,别说打仗了,能活着回来就是胜利,如果要扩张的话,唯有往西北扩张,因此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甚至于后来的武则天,都非常看重西北。

李治一即位,就罢辽东之役,只是让一些小部队去骚扰一下,全国采取休养生息策略,因为李世民后期还是有些好大喜功,骄傲自满,穷兵黩武,国家出现了一些动荡,李治就停止所有的土木工程,也没想继续发兵征战,唯独西北边一出乱子,李治就立刻派兵镇压,而且是几番出兵,没有犹豫过。

傻子都知道李治不会放弃扩张的战略,他还这么年轻,他也想文治武功,居于现状多没有意思,那么一旦西北边稳定住,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李治百分之一百会发兵西域的,唐朝尚武,养这么多武将不打仗干什么。

PS: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