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王仁斋临危授命—02(2 / 2)
“这事儿呀不能急,我看咱们还得好好商量商量!”杨靖宇说道:“当务之急我们要办好三件事:一是要抓紧做好相关的筹备工作;二是要尽快扩大队伍;三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收编周边地区的抗日武装。”
“那您看,我能做些什么?”
杨靖宇说道:“我想这样,你先在稳定海龙游击队的基础上,做好组建第一军的筹备工作,负责起草《成立宣言》等文件,同时要制定出《东北人民革命军政纲》草案。其他工作由我和李红光同志做,你看怎么样?”
“好,没问题!”
6月下旬,磐石,红石砬子。
杨靖宇回到磐石以后,经过和李红光商议,决定采取主动联络、晓以厉害的方式,收编一部分当地的抗日武装。
当时在磐石、海龙的抗日队伍有数十股,这些抗日队伍有的曾和游击队联合共同打日本,也有的曾打过游击队,杨靖宇只身闯入龙潭虎穴,了解和掌握他们的队伍状况和仇日思想情绪,主动寻找抗日同道,商议共同抗日大计。仅一个月时间,就将联合抗日的局面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在磐石红石砬子东山的一个山谷中,有一支原东北军某团的残部,团长叫毛作彬,人们都称这支队伍为“毛团”。为了扩大实力抢占地盘,一次“毛团”攻打红石砬子,被红军游击队包围,大部分官兵成了俘虏,按“毛团”的一贯表现将他们全部消灭和缴械也不为过。但杨靖宇没要他们一枪一弹,反而亲切地给他们讲抗日的道理,毛作彬见杨靖宇一身豪气,正义凛然,“不报私仇,真心抗日”,心里非常佩服,从此主动与红军游击队联合抗日,后来成为抗联一师的主力。
在玻璃河套山区,还有两支具备一定实力的东北军的旧部,人称“马团”和“赵团”。“马团”的团长叫马立三,“赵团”的团长叫赵宝林,这两个人都擅使双枪,在玻璃河套很有威名。往日里他们抗过日,也打过游击队,同游击队的宿怨一直难解。杨靖宇多次前往与之联络,虽然他们表面还算客气,但心里还是有顾虑。
在一次日伪围剿中,“马团”和“赵团”被敌军包围,久战难以脱身,就在他们面临全军覆没,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杨靖宇率队及时赶来,游击队猛打猛冲,把敌人的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并掩护他们安全撤出了包围圈。
事后赵宝林、马立三两人亲自赶到红石砬子向杨靖宇和游击队致谢。赵团长紧紧拉着杨靖宇的手,感慨至极地说道:“我非常惭愧,过去我很对不起弟兄们,这回我算知道了谁是我的朋友,以后我再三心二意,对不起乡亲父老,天理良心不容。”马团长也表示今后绝不再与红军为敌,只要有需要一定全力配合红军。
此后不久,经过各抗日队伍的多次协商,7月下旬,杨靖宇邀请了在磐石北部的“毛团”、“马团”、”赵团”、“韩团”、“三江好”、“四季好”、“常占”、“许团”等部义勇军和山林队首领齐聚桦北八道河子,主持召开了“抗日联军联合参谋部”成立大会,会议决定由杨靖宇任政治委员,毛作彬任总司令,赵宝林任副总司令,李红光任总参谋长。这是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支抗日联合军,标志着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3年7月,磐石,玻璃河套根据地。
辽东地区武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团结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经过杨靖宇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伪军营垒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整连整排地哗变,加入抗日队伍,使游击队的阵容更加壮大,战斗力也不断提高。此后,杨靖宇利用联合参谋部的形式,组织领导各路抗日武装队伍,联合与日伪军作战几十次,攻打了大兴川伪军营、伊通重镇营城子,还破坏吉海铁路20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7月1日,杨靖宇接到一封满洲省委的来信。来信要求在抗日联军联合参谋部的基础上,“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编制为一个师。”杨靖宇根据省委这一指示,决定以磐石东北游击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骨干,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路军第一师。
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即,磐石中心县委在玻璃河套根据地,召开了有2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路军一师。会上发表了《成立宣言》、《告反日义勇军兄弟书》同时制定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政纲》、《东北人民革命军暂行规定》。此后不久,第一师改称第一路军独立师。杨靖宇任独立师政委兼师长,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