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谨慎(2 / 2)

加入书签

与崔颢交好的卢象自然是支持自己好友的观点的,实际上他却比崔颢更了解一些内幕,但由于他也没有准备在这几年进行科举,因此他就不会太关注这种小道消息,而且他的心气也很高,才不会向那些权贵低头。

在王维、韦陟、崔颢、卢象四人之中,除了王维之外,其余三人都还是典型的年轻人的脾性,满怀着一腔热血,是非常纯净非常理想的文人。

只有王维能够能屈能伸,然而他在这次的流言之中,却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固执,他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毫不理会这样的传言。

韦陟三人已经知道王维准备来年就参加科举,见到友人的品性如此高洁,不走歪门邪道,王维那高大的形象又让韦陟三人佩服不已,在一起聚会时,纷纷祝福王维在下一年必然进士及第。

毕竟王维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他的才华足以使得他稳稳的通过省试,然后是他的名声已经名扬长安,由于是不糊名的考试,那些审卷子的官员定然听过王维的名声,对于这种名气大的考生,肯定会非常宽松。

王维唯一缺陷便是他的人脉,若是有才华有名声再加上有大佬的推荐信后,那就是必然高中的节奏……

而这个时候“拜访玉真公主能够获得推荐”的消息恰好传出,实在是太过凑巧了,好像是王维瞌睡正缺个枕头人家就送了过来,以王维那小心谨慎的性子,他是不会轻易上钩的。

所以他在友人面前能够表现出一番高洁正直的品性,不会为了科举而走什么歪门邪道,这使得王维愈发得到了友人们的敬重。

实际上王维一听到“玉真公主”这四个字,就下意识的警觉起来,且不管那个无比清晰的噩梦是不是真实,在不少太学士子都知道走玉真公主的门路有希望通过省试的情况下,若王维真的拜访了玉真公主,甚至还传出玉真公主十分欣赏王维的这个消息。

可以想象的是,王维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或许这个时候摄于王维的名声,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谁让王维的名气确实是大,而传出来的几首诗《洛阳女儿行》、《红牡丹》、《早春行》等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不过若是王维真的如梦中那样在科举中成了一甲状元的话,那绝对会有人认为,这一切全是玉真公主的原因,更有无数士子会懊恼,为什么当初不是自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荐呢?都怪这个王摩诘,明明都已经有那么大的名声了,还要抢别人的门路,实在是可恨!

无论在什么时候,阻人仕途那都是极大的仇怨,王维一贯认为,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若是玉真公主这个门路不是弄得人尽皆知的话,他还会去走一走这歪门邪道,但这个时候消息都传遍了,他可不想去与那么多人争夺。

就算真的争夺到了,对王维的名声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谁都知道王维是一个“一身正气,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士”,毕竟他曾在道路之中拔剑杀狼救人,但此时若是传出“王维私会玉真公主,只为通过省试”什么的传言,那对王维的名声当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王维在权衡利弊之后,果断抛弃了这个诱惑。

其实玉真公主的这个消息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除了她那有着“唐朝第一美人”称号的美貌外,与她那“冰清玉洁,一心向道”的名声也不无关系,若是她如那位靖阳公主那么风流彪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士子去想着去拜访了,只有那种真正的生冷不忌的人才会愿意。

在王维无动于衷的时候,岐王李范却比较突兀的邀请王维去他的王府共论诗赋,王维愈发警惕,他阴暗的心理又开始发作,猜测这大概跟玉真公主的消息有关,于是他婉拒了岐王的邀请,然后在太学高调宣称,来年他将要应试科举。

不少太学学子其实已经猜到王维会这样做了,毕竟他今年刷声望刷得太狠了,以超绝的才华弄得其诗名长安人尽皆知,但真的听到这样的消息,还是觉得有些震惊,毕竟王维才在太学学习了两年而已,今年也才十七岁,虽说科举不限年龄,但一般学子都会在二十岁行了冠礼后才会去应考。

王维的这个决定,是需要超越常人的自信与勇气的。

============

求收藏票票~~~~~~~感谢【安安三号】的捧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