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自荐诗(1 / 2)

加入书签

“怎么,难道没带吗?”宋璟的神情愈发威严,似乎浑身上下都给人一种压迫感。

一旁向来高傲无比,目中无人的韦陟,这时都大气不敢喘,心中暗暗为自己的友人捏了一把汗,他这时才隐约察觉到,为何王维要在此事中出力这么多,原来是为了接近宋璟啊……

虽然韦陟明白自己被利用了,但他却没有任何反感,只因能够看到那姜皎那么狼狈的落马,他只觉得浑身都舒坦,虽说姜皎还有起复的可能,但正如王维刚刚所分析的,再怎么起复也不可能有大作为,最终有七成的可能性是悲剧。

对于这个在年纪这么轻,就能看得那么远的友人,他真的是无比佩服,即便成为友人手上的一颗棋子,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坚信友人无论怎么利用他,他都会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处,比如这一次,虽说他只是一个用来串联一切的棋子,但正因如此,他愈发得到宋璟的看重了。

很明显,宋璟早就察觉到了王维的意图,若宋璟这个在官场沉沉浮浮几十年的宰相,都看不透王维的小心思的话,那他这宰相就不用当了。

这一次,他如此向王维索要行卷,同样也是一个考验,因为他早就发现王维并没有带行卷。

在宋璟那压迫的目光下,王维也第一次觉得紧张,这宋璟是什么人物,放到后世那起码是一国之总理啊,而宋璟的性格又是极其刚毅强势的,还当过刑部尚书,虽说这刑部尚书是兼着的,并不管理刑部,但终究可以看出宋璟此人是如何的威严。

王维强自镇定道:“我确实想向宋相公行卷,但此次却没有携带,不过刚刚突有所感,已得诗一首,献给宋相公。”

见到王维依旧这般不卑不亢,从容沉静的模样,宋璟当真觉得,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心智确实成熟得可怕,听到王维欲要当成作诗,宋璟不由眼睛一亮,神色也缓和下来。

早就听说这王摩诘有捷才,当时那一首《红牡丹》的创作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在理解了《红牡丹》的妙处之后,坊间都在赞叹王摩诘的匠心独运,却更有人指出,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匠心独运,其捷才不比三国时的曹植七步成诗差。

“哦?十三郎倒确实是个诚挚君子,不过阴谋终究小道,须得谨慎,有什么好诗,你便写出来吧。来啊,笔墨侍候。”宋璟稍稍敲打一下王维,便揭过他利用韦陟接触自己一事,可见他对这个少年,真的很器重欣赏。

王维微微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对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所作所为,还是十分忐忑的,毕竟宋璟那铁面无私的名头确实响亮,不过还好宋璟不是那种迂腐不堪的人,或者说,在小事上不会迂腐,但真正关系到江山社稷,他绝对会有自己的担当和坚持。

王维毫不手软的写下这首《献广平公》,广平是宋璟的字,同样宋璟日后的爵位也是广平郡开国公,这个题目倒也双关了。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此诗一出,一旁为王维担心的韦陟,心中顿时就轻松下来了,果然诗歌就是十三郎的利器,这么高雅的马屁诗,居然硬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写出来了,而只要这首诗流传出去,想都不用想,宋璟的声望肯定更加响亮,还全是正面影响。

这是非常不错的一首自荐诗,诗的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这里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曲求全讨好权贵,写得形象生动,表达思想也很准确。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以此来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说诗的前面八句,很好的达到了自荐的效果,虽然看上去十分虚伪,但写自荐诗时,自然要写出自己本身的优点,没有优点也要写优点,不过王维的优点是善于谋算,这玩意可不能写在诗中,所以便只能在自己的品性上做文章了。

不知道真正王维性格的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那种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模样,即便为了上进,那也是站着上进的,而非对权贵卑躬屈膝。

然而诗的后半却笔锋一转,转到希望宋璟能够提携自己的意思上来,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