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文曲书圣(1 / 2)

加入书签

在陈哲难以入睡的时候,何妍已经换了一件衣服,上了一架国内南航的客机,凌晨一点左右,下飞机,改乘大巴,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县城。

在县城找到客运站,坐了一辆破旧的即将报废的中巴。

她长相清新,气质出群,脸上表情淡然,带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的气势。所有人都离她远远的,不自禁的让出一片空间,几位朴实的农民兄弟站在过道,到她身边有座也不好意思去坐。

从小到大,她一直不太合群,不过也习惯了。

倒了几次车,从水泥路到柏油,到沙石路,再到崎岖的山路,越来越难走。她明明能御剑飞行,却还是守着修行界的规矩,尽量不使用道法。

从这一点,何妍是一个对规则有着偏执遵守的修行人。

这里气候火热,她穿着长袖衬衫,脸上连半分汗珠也没有,脚步轻盈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跃过,姿势极其美妙,体态舒展,路上的泥水遍布,却都一点没弄脏她的裤角。

前面老槐树下有颗被青草绿藤掩映的半块大石,何妍走到跟前,拨开绿草,才露出三个斑驳模糊的大字“及第村”,可以得出字迹清秀潇洒,带着一股扑面的书卷气。

“及第村,那座庙应该就在这里了。”何妍自言自语,走进前面的村子。

及第村在全国名声不大,但在明清两代,这里是书生们的圣地。

封建科举制度分三级,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这相当于中考第一,高考第一,公务员考试也是第一,搁到现在也是超级学霸。

历史上中国古代的科举,一共才有十四位文三元,三位武三元,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明清二代,及第村出了两名文三元,一名武三元。文三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武三元是明嘉靖年间的尹凤。

榜眼、探花出得更多,至于近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

明末清初时,及第村声名鹊起,很多赶考学子特意搬过来沾沾书卷气,清末时突然变得平凡,再没有人中过状元,就连解放以后的高考,这里的年轻人也没有什么出彩的。

那“及第村”三个字放到现在名不副实了。

何妍信步入村,村子里面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实在不容易,年轻劳力大多在外面打工,只剩下老弱妇幼,何妍进村时,到了村头树下晒暖的老人,和村口满身泥巴的孩子,用一双朴实而好奇的眼睛望着这个外来的年轻女孩儿。

何妍装成徒步的旅游爱好者,面带微笑和坐在村头的老人们聊了几句,问了一些事情,讨来一些水灌到水壶里,尝了几口,水又苦又涩,难喝得很。

要路没路,要地没地,要资源没资源,要景点没景点,及第村不穷也得穷。何妍不是女菩萨,也不是视察的领导,只是顺路经过,她穿过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庄,根据村中老人所说,来到后面一座略带绿意的山上。

山上偶尔有几颗绿树,大多是风化的石头,踩上去就粉碎,比山下的破路难走十倍,何妍还是一路前行,走了一个来小时,终于在视线可及之处出现了一座低矮建筑。

“应该就是这里。”何妍用手碰了一下胸口,微微皱眉。

她快步走近,清了不远处风霜侵蚀破旧不堪的破庙,庙前一口井,早就干涸没水了,龟裂的土地,踩上去碎成一块一块的。

这庙年代古老,不过在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太偏远避过了破四旧的人,除了塌掉一半,剩下保存的还算完整,至少中央大殿还保存完好着。

何妍先没进庙,直接走到后面,找到一块刻着古怪印迹的青色石碑,伸手一摸,冰凉,何妍眼中神色平淡:“果然是清末时,循道宗为了排除异己,镇压这里的风水几百年,所以这里再也没人及第,也出不了其他豪杰。”

轻轻一推,石碑倒地破裂,上面已经没有一点真元气息,分明是叫人给破了。

何妍点头,嘴角翘起,拍了拍手,从前门入庙。

断裂的牌子被她踩在脚下,上面写的是:书圣庙。

不出所料,庙里蛛交错,供桌倒在一边,香炉早就没了,没人中举,所以也没人再上香,这里废弃几百年了。

何妍抬头一,前面供的白面书生神像,金光闪闪,像是崭新的一样。

“耿逸前辈,我查过观心楼的绝密典籍,知道你的另一个身份是及第村供奉的文曲书圣,现身罢!”何妍伸出纤细手掌,然后轻轻翻过,手心向下,轻轻一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