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阵藏拙,谁家少年困衡芜(1 / 2)
王道务德有宅心,是以不来不强臣,而霸道尚武,是以不伏不偃甲。凭借此理,若是身中‘锁脉手’若是不使中招之人不使内劲倒无多少事,可逞强催动内劲的话,这‘不伏不偃甲’的禁制将发作。沈彦尘初时不知此理,暗暗潜运体内玄火内劲,可越是如此那丹田之中越是刺痛,额头之上渗出豆大汗珠,便听身侧押送自己的负剑青衫儒者道“秩宗所施‘锁脉手’乃是儒门禁武之术,你越是调动内息与之对抗越是难捱,如若不然轻则八脉俱断,重则丧身殒命,我劝你还是稍安勿躁,静待秩宗发落为好!。”沈彦尘一试之下果如这负剑青衫儒者所说,随即不敢再妄动内力。
沈彦尘本以为关押自己之地会是如自己看过的侠客书之类看到的险恶之地,没想这两个负剑青衫儒者竟是将沈彦尘带进礼部知节殿楼宇不远处的小院之中,这院子之中草木虽是繁盛,可却是荒草蔓生颇显杂乱,沈彦尘心中暗道“这稷下学海处处皆是井然,可为何此地却是如此。”却见院落庭门入口处匾额之上书三字衡荒院,甫如远中,只觉这荒草竟似如活了一般,两名押解沈彦尘的儒者时进时退,在这小院中穿穿绕绕之后,沈彦尘才瞧出不对劲来,这荒草杂芜之中偶有碎石相佐,这其中竟是暗含某种阵法。心中暗道“难道这就是囚禁我的地方不成。”
不多刻,三人便来到一处厢房之前,这两个负剑青衫儒者将沈彦尘带到厢房之前径直离开,沈彦尘推门而入,却见这厢房之中竟是陈设具备,虽是不知蔺无咎意欲何为,继而又想起自己身上‘锁脉手’的禁制,随即盘坐厅堂之上,收敛心神只觉这奇经八脉经都为‘锁脉手’彻底封死,越是使力丹田之中越是疼痛,沈彦尘猛的一咬牙强催体内玄火内劲,丹田之中如针刺一般,这奇经八脉之中真气鼓荡,可终究是运使不到四肢之上。
假如这奇经八脉如人身体之中河床路基,那么沈彦尘的心火内息便是行在其上的舟车,而如今这‘锁脉手’便是铁锁横江、围栏挡路,丹田之中真气鼓荡几乎爆体,可八脉尽皆为蔺无咎所下禁制封锁,越是用力宛如万针刺入,沈彦尘几乎疼得晕过去,如此试了不多时沈彦尘已经是精疲力尽,最后只得作罢。心知此时自己筋脉受制怕是无可奈何。这‘锁脉手’既为儒门之中用来禁武之术,料想以自己之力定难解开禁制。当年丘颢创此武学之时,可说武道之学已是超凡入圣,这‘锁脉手’虽是不能和当年的卫缭‘燔阳阬龙‘的霸道相比,可以现在沈彦尘的能为要想冲破却也是痴人说梦。
这时却听稷下学海之中响起钟鼓之声,这声音久久不歇其中尽述哀伤之情,沈彦尘心道“岳先生不日之后便要出殡下葬,我虽是和岳先生未曾相交,可岳先生明知必死,却戮力而为可真是勇武之辈,本还想着送岳先生最后一程,却不想却被囚禁学海之中,只是不知那密札之中到底说些什么。”思及此处却是猛地想起蔺无咎隐约之间所说的“故人之子”来,呐呐自语道“若是回到息兵堡我可得问问父母的事,那怕奶奶会生气”。
———自沈彦尘懂事以来,关于父母沈彦尘自己是没有多少印象的,沈彦尘更是懂得什么是息兵堡中的禁忌,记得六岁的时候沈彦尘便曾问过奶奶关于“父母”的事情,可奶奶却是半天一句话都没说,即便是到现在沈彦尘还能记得那时场面的凝重,最后奶奶只说了句‘他们,他们早死了’。再整个息兵堡中关于“他们”的事情从没被人提起过,隐约之间沈彦尘知道“他们”或许曾做过对不起息兵堡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绝非简单,可以说关于“父母”沈彦尘也在刻意的选择遗忘,但有时候刻意去忘记的反倒是怎么也放不下的心结。
走出厢房看着眼前杂草乱石相错,也不知道是这荒草之中掩映乱石,还是这荒草本就自石缝中生出,沈彦尘心知这定是衍生自儒门而出的玄妙阵法,也不由得提起了他些许兴趣来,这息兵堡被誉为兵道祖庭,于这阵法之妙自有独到之处,沈彦尘自幼以来便喜欢钻研息兵堡中所藏的战法图列,研习之下沈彦尘对着阵法便有些心得,那边是文人常说的‘善假于物’四字。
————天下阵法皆可说是从阴阳、五行、八卦之属而出,诸子百家在文义经传、击技之术外研究最多得便是阵法,而相生相克之道最是简单,为何能衍生出无数阵法,说到底不过借天取势、量地纳才,再合以时运而已,说简单写天下阵法莫不是假手天地之力而成。息兵堡经历千年烽火,其中所藏阵法图册极多,之中所载精妙阵法不少,沈姓一族的子孙可说自小便要熟读息兵堡之中的现代军略兵阵言论,沈彦尘看了半天,终是在这荒草漫布、碎石相杂的阵势之中看出些许端倪,便朝着西北方向走出三步,却不想这一动,方才所思的方法竟是全然不对,而眼中所见竟也不同,看了半天好不容易想明白左侧,可走出几步,右边又和刚才不同,此时虽是跨出不足十步,可竟和方才厢房隔有十余丈。而自己所在竟似荒草丛生不见来路,这荒草密麻之间竟是放眼无边无际,虽是心知道天下阵势原理相同,可这奇阵之中竟是还夹杂幻术,若是心火之力还可御使,便可以其感知地脉之变,可如今却是为难了。沈彦尘每有踏步,这眼中荒草竟似浸满开了,广阔的毫无边际,纵然是想绕原路返回,可此时哪里还有那厢房的影子,心中暗道“这或许就是所谓‘易’”
——生生不息谓之易。而在儒门经传之中便有一册经典号称儒门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据说儒圣孔丘晚年便及其喜欢读《易经》,以致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典故,而《易经》之中每卦六爻,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之属,其中又彼此交错,互有迭用,而诸子百家渊源深远,因此别家对于《易经》也有涉猎,溯源归真的话真正在《易经》之上造诣最深的当推稷下学海数部。胤国之中《易经》更是与君临城钦天监所藏《皇极步天歌》,阴阳家所在《归藏》并称九州占卜三大奇书,据传这三占奇书其中玄妙能察天地之变、知阴阳之属。小到个人之吉凶,大到国家之兴衰皆能推测一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