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柏林硝烟(1 / 2)
却说美国的罗斯弗总统秘密访问华夏回国后不久,在4月14日意大利被光复那天,就因病去世了,他没有能看到盟国全胜的那一天。陈佳永闻讯后叹息不已,发去了唁电,心里叹道:“这老头儿也是给累死的。”
在德国柏林方向,罗刹国以3个方面军162个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兵力,7500架飞机、4.2万门火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对柏林地区组织了大规模进攻。德军调集了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约100万人3300架作战飞机、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0400门火炮,死守柏林。罗刹军采取了多路向中心突击的战术,逐渐向柏林城区逼近。[bsp; 以下是华夏驻罗刹军事观察小组长陈根的随军观察笔记:
“罗刹军拟抢在美英法军前面对柏林地区进攻。此时美英军被大量牵制在了意大利半岛。罗刹军已经汇集了强大的攻击力量。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了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元帅下达了攻击命令,149架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德军士兵们目旋眼花,20分钟后,罗刹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轰炸机轰鸣着向德军头顶投掷下大量炸弹,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罗刹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柏林外围的第一道防御地带。与此同时,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亦于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发起进攻,迅速渡过了尼斯河。
“4月16日。中午12时,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后,当天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是,当罗刹军推进到该防御地带的枢纽泽洛夫高地时,却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扼守着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罗刹军很大的杀伤。朱可夫不断增加突击力量,并将两个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但几次进攻都被德军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军的几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罗刹军士兵高喊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往上冲。此时防守在高地上的数师德军已是伤痕累累,最终经受不住罗刹军狂潮般的人海战术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4月18日晨,罗刹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歼灭守敌近3万人,并继续向柏林城挺进。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20日下午1时30分,罗刹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
“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强渡了尼斯河后,突破了德军在尼斯河的防御地带,尔后强渡了斯普雷河,前进了30公里。当朱可夫的部队在泽洛夫高地受阻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首先从南面向柏林突击,至4月20日夜间,第3坦克集团军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团军也突进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4月18日发起进攻,至19日强渡了东奥德河,牵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
“4月20日。下午3点,罗刹军已兵临柏林城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编制内的第3突击集团军第79军的远程炮兵首先向柏林开炮。经过近一天的战斗,柏林接近地的德军防线被突破。德军防御部队在先前的战斗中遭到惨重损失,已极度疲惫,无法阻挡占据优势的罗刹军的强大突击。
“4月21日。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突破到柏林城下,由于道路狭窄,罗刹军调整战术,将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协同起来准备肃清残敌。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部队也接近柏林防御圈。科涅夫将炮兵第10军、突击第25师、高射炮第23师加强给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2军担任空中掩护。同日,罗刹军从后方调来了大口径要塞炮用于摧毁德军坚固据点,每发炮弹重量达到500公斤,要塞炮共发射的炮弹是毁灭性的,战斗到了空前惨烈的地步。
“4月24日。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罗刹军突破,罗刹军3个方面军昼夜不停地向前突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并合围了该集团军。
“4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集团,也遭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的夹击,处境十分困难。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集团军西进到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西线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