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高调叫嚣(1 / 2)

加入书签

无巧不成书!我所初步制定的‘逐步推进、稳扎稳打、取则既安、安则常固’的北征方略,却刚好是对付轲比能在司马懿这个败类的谋划下所制定的‘驱虎吞狼’的战略的最佳办法!以不变应万变,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只要汉军凭借着强大的实力、超先进的军械,采取逐步蚕食、不断压缩的战略战术,不断的把胡人的生存空间、回旋余地压缩、压缩、再压缩!虽然会使北征的期限延长,但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会使胡人各个部族不得不向后退缩、退缩、再退缩!最后走向消亡。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远飚他乡的去同另外的民族争夺生存空间。

这种仿佛显得‘很笨拙’、却行之有效的战术,也并非是我头脑机敏所独创。在我潜藏的思维意识记忆中,就曾记得过一个这样的经典战例:国、共两党展开的三年解放战争之初,被蒋介*石委任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赴任前曾前往去求教白崇禧,当时白崇禧对杜聿明讲:共产党擅长游击战术,机动作战国军肯定要处于劣势。因此,你可以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战术,凭借国军的实力强劲、装备精良,采取平行推进、步步蚕食的战法逐步压缩战略空间,就会使共*军因无能与国军打阵地战而逐渐退缩,最后很可能不得不退到苏俄,东北也就归属国府了。

果然,杜聿明到任后,接受了白崇禧的指教,采取了大兵团强力、平行推进的进攻方式,一举把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占领区域给压缩得仅余现在的黑龙江省一省。随着冬季的到来进入了休战阶段,而杜聿明又由于中原战场吃紧、而不得不像‘救火队员’一样的又奔赴中原战场,继任者又改变了杜聿明的原有战略战术,才使东北民主联军适时的扭转了整体战略上的劣势。而林*彪同白崇禧的积怨甚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源于此事。

现在的汉、胡双方,我除了略有预感,还并不知道轲比能怀有的险恶用心;而轲比能,也并不知道我所要采取的战略战术。待等到征战的不断延伸,即使是双方都看出了端倪,其实一切也就几乎接近于大局已定、所形成的态势已经很难逆转。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不排除存在着偶然的因素,豪赌的成分显而易见。

空旷的茫茫原野,战鼓隆隆、马蹄声疾、军威浩荡。汉军铁骑以三个大方阵的基本阵型,平行向前稳步的开进。高高飘扬的大纛上绣着‘大汉关中王陶’几个斗大的金字,迎风‘烈烈’漫卷。

策马居于全军中后翼的我,身边四周金瓜钺斧环绕、麾盖摩顶,庄重而气派、张扬而华贵,大汉一品王爷的威仪彰显无遗;这是我首次于两军阵前摆出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以往对这些并不太在意的我,甚至私下里还曾暗骂过曹操、袁绍是‘人模狗样的装孙子’!而此次毕竟是出塞作战,此时也是我首次的亲临战阵面对夷族,自然也是有必要摆一摆‘大汉的威风’!至于以后,还是放在角落里‘雪藏’着比较好!免得‘碍手碍脚’的影响我上阵杀敌!

现在汉军是堂而行之的在青天白日下炫耀武力、并不是实施的突击。因而,也并没有过急的驱动铁骑疾进。自然,得到斥候禀报‘汉军铁骑已经向己方开来’的南匈奴大单于呼厨泉,马上惶急的在牛皮大帐升帐,请来了前来增援南匈奴的东羌大首领旭萨、招来了儿子南匈奴小单于芒正基以及部族的大小豪帅、首领等,召集、统率铁骑紧急出营迎战。

在茫茫北部大漠的空旷原野上,汉、胡两军铁骑相向对进,很快就彼此形成了对阵的状态,达到了双方可以进入惨烈绞杀临界点的最佳距离。不约而同的,汉、胡两军同时各自约束住了铁骑的前行,喧嚣的鼓角声也随之沉寂下来,数万铁骑大军的相互对恃,现在也仅仅是偶尔能闻听到战马‘稀溜溜’的响鼻儿声、马蹄‘踏踏’的刨地声,沉寂得令人都产生了要窒息的感觉,整个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可以浸入骨髓的肃杀之气,森寒彻骨的令人产生一阵阵的心悸!

战驹四周环绕着林林种种的各种华丽的仪仗的我,在马后紧随的典韦、马超的紧紧跟随下,头上硕大的麾罗伞盖遮住了大半个天空,从汉军铁骑军阵中间让出的宽阔甬道,缓缓而行的来到两军阵前。在行进的途中,我心里不由得暗暗地咒骂李儒:就是李儒这个‘混球儿’提出要摆出我大汉的什么威风!我怎么感觉自己咋像‘耍猴儿的’一样哪?用过这一次,谁愿意用、就给谁用,我是肯定不用了!这不纯是在装‘洋蒜’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