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殖民非洲(1 / 2)
非洲也不全是大草原,高山和森林地形也不少,这里人迹罕至,很多地方,都是人类所没有踏足的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貌。
如果是来肯尼亚旅游的游客,肯定会喜欢上这里无处不在的自然气息,那种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天地之美。
但是被“发配”到这里当情报人员的史昱,可就没有这样的心情了。
崎岖的山路,冒烟的小皮卡,颠簸的旅程,这些东西都让他难以忍受。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史昱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陪在他身边的军官的名字,说是军官,实际上也就是个中士军衔。
和史昱一样,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而被派来执行这种危险的任务,连军服都不敢穿在身上。
“姓名什么的,不会告诉你的。”那军官用手捂着嘴巴,他也快忍受不住呛人的黑烟了,“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叫我沙蟹,反正就是代号而已。在这里潜伏的人,都必须隐姓埋名,不然被抓住的话,同伴可就要遭殃了。”
“在肯尼亚,还有人敢对我们动手吗?”史昱感到很诧异,中国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到了非洲,却如此束手束脚了。
“呵呵,在这里,敢动中国的人还真是不少。”沙蟹朝着车窗外吸气,然后才回过头来对史昱解释道:“各种背景复杂的叛军。还有那些穷疯了的匪徒。他们有什么不敢的?”
在沙蟹的诉说下,史昱才渐渐了解到真正的非洲。
在华夏联邦的课本教材上,将非洲的动乱根源全部归咎到了列强的殖民和掠夺上,但实际的原因,确实出自非洲人他们自己身上。
早在古罗马时代,非洲就一直是奴隶输出的主要国家,一直到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启,这种奴隶贸易才被无限放大。
可实际上,当时的列强殖民者很少自己去抓黑人奴隶,而是一些非洲本地的土著酋长或者国王。他们将其他部族的黑人抓来,然后再同殖民者换取工业品和先进的火药武器。
很多时候,这些熟悉当地环境的土著,抓起奴隶来整村整村的抓。比起白人殖民者的效率高出数十倍。
正如沙蟹所形容的,这里的人,已经被贫穷和无所不在的野蛮造就得成为了天生的暴徒。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愿意豁出性命去抢夺一切他们能够看见的财富。
白人、华裔或者是黑人,身份和种族都不足以成为豁免的理由,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们抢劫和残杀的对象。
部族间的大屠杀也是屡见不鲜,这就是非洲,一个在不断自残的文明和种族。他们先伤害了自己,然后才会被外来者骑在头上,生杀予夺。
和史昱刚到这里不同。代号沙蟹的这名军官,早就适应了非洲的潜伏生涯。
非洲面积宽广,但人口却并不多,且分成许多部族,战乱频繁,是一个理想的殖民地。华夏联邦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自然也想进入非洲。
可惜非洲在大航海时期就被西方世界所垄断着,在这里,有不少都是外国殖民势力。除非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不然不可能独霸这一片富饶而辽阔的土地。
肯尼亚这个国家。是华夏联邦好不容易才扶植起来的,但其内部,依旧有着错综复杂的列强势力。
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民心思安,华夏联邦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轻言开战。而且现在美国利用北约这个组织将大半个西方世界的军事力量集中了起来。华夏联邦政府投鼠忌器,也只能互相在政治上进行对抗。
因此。对于肯尼亚的处理方式,也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六千海军陆战队登陆肯尼亚的东部沿海城市马林迪,在消灭了敢于侵犯华商利益的叛军势力之后,就没有再次行动。
不过机械化的军事力量,也让叛军们看到了华夏联邦保护侨民的决心和能力,再也没人敢对肯尼亚的华侨动手。
甚至在整个非洲,那些原本只知道西方列强的土著头目,也开始意识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大国首先就是以武力作为强国的基石,然后才有资格奢谈符合道德准则的正义外交。一味的宣扬友善,只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
特别是在非洲这个片形同乱世的大陆,武力高于一切。
史昱的任务,就是冒充自由商人潜伏下来,和他在马林迪城内做的事情一样,搜集叛军的情报和位置,然后向驻守非洲的华军部队总部汇报。
马林迪现在已经被华夏联邦派来的远征军占领,港口上,停泊着巨大的钢铁战舰,三百六十八米的巨大舰身,震慑住了在场的非洲土著。
随行的还有10艘其他类型的军舰:2艘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2艘佩里级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供应舰以及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组成。
这是一支标准的航母编队,简直是为了一场小型战争而做的准备,彰显了华夏联邦海军的实力,以及华联政府维护自身政治权威的决心。
为了能展开地面行动,还特意在舰队里加上了三艘运兵船,并且特意为海军陆战队配备了大量的重型武器。
中国自郑和下西洋后,就再也没有向全世界展露过自己的实力,至于非洲,更是遗忘了远在东方的古老帝国。
而这次肯尼亚的政变行动,华联政府也是考虑了许多,高层认为这是中国全面介入非洲的一次机会。
不过国内现在普遍存在着厌战情绪。最高议会也不愿意出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除非发生一些足以刺激大众敏感神经的事件。
比如说,马林迪的华商惨遭洗劫,就恰好是这个契机。
因为自己的国民正在遭受不公的待遇,华夏联邦才有足够的借口介入肯尼亚,不要轻视这一点,对于外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也有一些人开始行动起来,其中动作最大的就是伊子卓。在与纳洛维谈好条件后,青竹化工集团也不断向议会和政府施加压力。并且动用在军队中的人脉网络。
这次能够派兵,伊忠明也是花了不小的力气。
组建私军的计划,虽然是他儿子的主意,不过伊忠明本人也是非常赞同的。
所以青竹化工集团的动作并不止于游说。更在于实际的行动,连日来,伊子卓在不停的集合手下的武装人员,同时也在搜集着军火物资。
战争结束后,不少复员士兵都进入青竹化工集团工作,所以伊子卓并不缺合格的兵源。最重要的是,当初为了稳定刚刚从英国手中抢来的澳大利亚,赴澳的工人基本上都是退伍或者现役士兵。
而战争结束后,这些人也没有召回国内,而是在那里安家落户。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东南亚一带,在那些小国中,青竹化工也有不少当过正规军的工人。在这些人中,找一些愿意从事雇佣军工作的人并不难。
而且因为是国外,就算有人事调动,也不容易被华联政府发觉,使得伊子卓的保密工作变得相当简单。
新加坡,经历过克拉运河事件后,这里的石油化工产业遭到了重创,经济也不断滑落。生活在这里的华裔。主要是革命党的支持分子,与华联的关系并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