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七天后!(1 / 2)

加入书签

经过小沙弥的介绍,燕若枫对藏经阁的典籍也算有了颇为细致的了解。又在藏经阁内大体转了一下,最终选择了一部大乘佛法中也算是根基的《楞严经》便跟着小沙弥想藏经阁外走去。

值得一说的是,从藏经阁出来,燕若枫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佛家有云,人生三个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雾是雾;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雾不是雾;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雾还是雾。

这个蜕变的过程反映了一个人精神世界从懵懂到知片叶到观全貌到了于心的整个历程,说起来简单,蜕变起来却是极难的,若对人生没有什么极特殊极深刻地感悟,是不能体会到的。

燕若枫自藏经阁内经历佛家历代的留下的精神感悟,在佛家那种“禅”中体会到了一种宁静,一种深沉的感动,红尘滚滚过,片叶不沾身!

以前虽然对佛家也有涉猎,对这些境界也都了解,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最深刻的体会是以前所不能了解的。

这就跟知道怎么去做与做出来是一个意思。前世,燕若枫曾跟随父亲去过少林寺,那时候他对于这一些没有切实的感受,只有一种怀念的记忆,而现在亲身经历了佛门典籍的历练后,燕若枫内心那种历练得到了补充,在走出藏经阁的那一刻,他就有预感,他身上一直禁锢的夺命剑意也许真的可以减弱,至于彻底摆脱,有了前世的记忆和他自己的判断,知道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现在,燕若枫的心就比着刚到少林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宁静的基础上多出了祥和,他身上那不是隐隐游走的黑气也被有了微弱的减淡。

和小沙弥告别后,燕若枫带着《楞严经》向着自己的住处走去。

……

第二天清晨。

少林寺后山别院,燕若枫的落脚之地。

地点有些偏僻,寺里的僧人也不经常走动,是一处幽深僻静的好地方。

这是燕若枫主动要求的,之前方丈安排的地方人员颇为密集,对于修炼夺命十三剑的燕若枫来说不是好地方,他身上的剑意和嗜血之意根据人群的增多会适时的暴动,而一个相对僻静清幽的环境可以叫他更安静的沉寂下来。于是燕若枫便提出找一处僻静幽深的去处研究佛法,远离尘埃。方丈也不强加干涉,知道燕若枫与师叔关系密切,乃忘年之交,加上后山僻静幽深之处甚多,这个小小的要求自然也点头允许。于是这也成了燕若枫的居住之所。

此时初春的露水尚未散尽,燕若枫已站到别院的庭院内。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迎着朝阳燕若枫,一边读着《楞严经》的经文,一边努力让自己的心放松下来。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包括现在,也很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