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计收董平(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计收董平

2018-04-15 作者: 席作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计收董平

上官家族众人打算在合阊国立足,所以个个对于这次征战,报了极大热情。上官猛出主意,要在丁力大军到来之前,直接拿下蒲城,立下这头一功。

可是考虑不太周全,上官玉巾帼不让须眉,心生一计讲说出来后,众人不由地大喜,纷纷拜服。

上官亮也是雷厉风行,得计辄行的性子。当晚吩咐上官猛带五千精兵前去埋伏。自己则亲自带领五千人,三更造饭四更就要整队出发,务必一日感到新城。

众人得了将令,分头前去准备。第二天四更时分,上官亮带队上路,一路疾行在黄昏时分,终于赶到了新城地界。眼看距离新城不远,上官亮心中欢喜,督促军队加快脚步。

经过一日半夜的急行军,虽然上官亮所带的精兵,都身负修为,可是也疲累交加。眼看穿过一片山丘,就能到达新城之下,却突然四面传来喊杀声,不知道有多人埋伏,上官亮的军队,顿时混乱起来。

上官亮此时已知人家早有准备,再加上己方士卒,人困马乏无心交战,赶紧指挥军队后撤。上官亮一撤兵败如山倒,根本阻挡不了行伍秩序。合阊国的兵丁四散乱窜,被虞国伏兵追着掩杀。

上官亮只好带着亲信侍卫,杀透重围落荒而逃。正惶惶不知逃向何方之时,上官玉追上兄长,厉声说道:“大哥,你身为将领,遇事怎可慌张。虽然中了他人埋伏,但是只要将计就计,未必没有反败为胜之机。”

听妹妹所言,上官亮才惊醒过来,停住身形问道:“不知妹妹还有何良策?”

“我们往蒲县那里走,此时上官猛带兵在哪里埋伏。他们出发的早,现在正是精神饱满之时。我们把追兵引到那里,伏兵以逸待劳,岂不可以反败为胜。”上官玉冷静地分析道。

“妹妹说得对,我们就往那里走。”上官亮说罢,引着残兵,就往蒲县那条路上跑去。

却说这新城的将领叫做董平。却也不是虞国之人,而是浪荡江湖的一介散修。年近五十修为达到了中级武宗,修炼资质也算得上不错。但散修虽然自由,可是无依无靠,大多比较穷困,修炼资源困乏。

董平有感于散修艰难,就想找一个靠山,积累财富获得资源,以便冲击更高境界。而且也厌倦了流浪的生活,想要安稳下来,心中想着也创立一个家族,延续血脉培养儿孙。

一日流荡到虞国,正赶上虞国召军。在中域这个地方,入伍参军的福利,是非常丰厚的。而且修为高的人,也容易很快爬到高位。所以董平应征入伍,不到半年的功夫,就已经升为了千夫长。

近段时间因为虞国与合阊作战,董平被晋升为偏将军,带领两千精兵镇守新城。为的就是与蒲县遥相呼应,防备合阊突然进攻。前段时间,丁力提出兴兵伐虞,合阊朝堂闹得沸沸扬扬,一个来月决定不下,就早有细作报入了虞国。

但是虞国君臣认为,合阊国力弱小,防御尚且吃力,根本不敢出兵侵境,所以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董平的看法却不然,因为合阊国来了一位镇国公,这个丁力有勇有谋,两年来为合阊东挡西杀,可谓是合阊国的擎天之柱。

而且太子宋玉,不同于历任国王,胸怀大志雄心勃勃,这两个人聚在一起,还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董平派亲信人,密切注意合阊国动向。果不出他所料,最后宋玉果然说服了老国王,与朝中诸位大臣,决定兴兵伐虞。

得到消息后,董平立刻派人通知蒲县太守曹万,而且自己也小心戒备,派出大批哨探,观察合阊军队动静。在上官亮先锋部队一动之时,董平就带领手下两千人马,埋伏在新城之外,城内只留文职人员,和一些老弱残兵守把。

新城的大小将校,对董平此举颇不以为然,一来认为合阊的军队,不会这么快到达。二来挡住合阊进军路线的乃是蒲县,新城可以高枕无忧。

可是没有想到,就在埋伏的第二天傍晚,真的看到迤逦而来的合阊**马。在以逸待劳出其不意下,新城的兵丁大获全胜,追着上官亮的败兵不舍。

等看到上光亮带着败兵,竟然慌不择路地跑向了蒲县方向,新城的兵马更加兴奋起来,在后面穷追不舍,人人抢功个个争先。

追杀了约有百多里,董平突然挥手示意大家停下,但是士卒们跑的正急,那里刹得住脚,董平厉声大喝道:“停止追杀,恐怕前面有埋伏。”

他的话音未落,突然喊杀大震,只见无数的合阊国兵士,犹如出海的蛟龙,下山的猛虎,向董平部队冲杀过来,密集的箭矢铺天盖地,新城的追兵瞬间就倒下一大片。

这可不是平常的弓弩,而是经过炼器师,特殊炼制的利箭,具有破除护身真气的劲力,可以轻易射杀武师高手。就算是武皇强者,如果在毫无防备下,被万弩攒射,也只有饮恨而死的下场。

被合阊国伏兵突袭,董平的两千人,立刻死伤惨重。留的性命的士卒,那里顾得追杀,纷纷四散亡命。董平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亲近手下,向新城方向逃窜。

上官亮的败军,得到自家生力军支援,立刻鼓起余力随后掩杀,等到董平奔到新城门下,身边只剩下了一百多人。董平一进城门,就大叫着赶快打开防御法阵。

奈何合阊**队追的太急,防御阵法还没等完全开启,就已经杀进城来。董平知道此城已经保不住了,只好穿城而过。那里想到刚出东门,就被上官玉带人堵个正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