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何处惹尘埃(1 / 2)
“皇上”杨秀不急不慢地进了政和殿内室,只赵构一人,正斜靠在榻上读着书。
赵构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见是她,便放心地继续盯着手里的书,懒洋洋地道:“这屋里也没别人,别皇上皇上的叫了,随便坐吧。”
杨秀会心地笑了笑,也不推辞,直接坐到了榻尾,拿起小桌子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便握着茶盏舒服地向后仰靠了上去。
“她醒了?”良久,还是赵构忍不住先问了一句。
“是啊,不醒我敢回来吗?”杨秀细细啜着茶,漫不经心地搭着话,“还是不去看看?”
赵构不耐烦地翻了一页,眼睛却还是盯着杨秀。
“连你都开始逼我了?”
“不是逼。”杨秀微微向前倾了倾,“从小到大,你不愿做的事,我什么时候逼过你。”
赵构不经意的扬了扬嘴角,目光又回到书页上。
“不过。”杨秀放慢了语气,“其实太后前两天说的那番话也有些道理。”
赵构头都不抬,却也不出声。
杨秀接着道:“不管愿不愿意,她毕竟是你最近的血亲了,也是大宋最后一个帝姬,面子上的事儿总要过得去。再加上太后那边又那么上心,这两相一比.......你迟迟不愿提迎回二圣的事本就引得那些北边来的大家族非议不断,如今又对这个好不容易逃回来的亲妹妹不冷不热,不知道又要闹出些什么难听的呢。”
赵构眉头紧蹙,刚要争辩,却被杨秀拿话挤了回去。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杨秀声音柔柔的,语速却快了起来,“你不在乎。这当然好,可众口铄金。一个两个的窃窃私语便罢了,可若是引起了众怒......”她又把声音压了压,“只要北边的那两位喘着气儿,你这皇上就不能当得太自在。”
赵构“啪”的一下把手里的书扔在了一边,杨秀无奈地收了声。又向后靠去,斜睨着他,像看一个任性的孩子。
“自在?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我登基快五年了,哪一天是能自在片刻的?”
“既已如此,再忍忍又何妨?总有苦尽甘来的一天。不过就是多笼络一下她,也不是旁人,好歹是你亲妹妹。”
赵构的脸色缓了缓,却还是沉默不语。
杨秀顺手拿起被他扔在榻上的书。
“《言兵事书》?晁错的?你爱看兵书我是从小就知道的,不过怎么倒看起他的来了?败军之将,还被汉景帝杀了以息众怒......”
“那是汉景帝糊涂。畏首畏尾,居然为了乱臣贼子斩了这样百年难遇的大才。”
“话也不能这么说。削藩本就是个忌讳的事儿,对自家人下手,难免落人话柄。晁错公然提出削藩,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没有七国之乱,他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糊涂。”赵构带着笑意摇了摇头,“秀姐姐,连你这样人都觉得晁错可杀,我可真要为世人一大哭。”
杨秀饶有兴致地笑出了声儿,问道:“怎么讲?”
“汉朝自高宗起到景帝朝历经四代,刘家的那些同姓王早就不是最开始的近亲了。与其等到个各藩王羽翼丰满再行遏制,还不如趁其尚未成熟斩草除根。景帝一时懦弱错杀了晁错,可杀了后那七国不还是不依不饶吗?那群乱臣贼子管什么血肉亲情!为了这个位置,杀父弑母都不稀罕,何必对几个远亲心慈手软。迂腐!”
“那若你是景帝......”
“六亲不认,保晁错。”
杨秀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
“这些话,你我之间说说便罢了。”
赵构笑了笑,带了几分尴尬之色。
“我知道姐姐原也不爱听这些话的。但这些话除了和你说,便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杨秀忽觉眼窝一热,可面儿上却像没听见一般,专注地用茶盖儿散着茶盏里徐徐升上来的的热气。
“老天爷真的是太糊涂了。”赵构的声音也渐渐低沉了下来,全不似刚刚的高谈阔论,“像我这样六亲不认的人偏偏有几个大难不死的血亲。姐姐尚宗亲,重血脉,却偏偏一个沾亲带故的人都没有.......”
“胡说什么呢。”杨秀叠指轻轻地覆在他的唇上,认真地盯着那双细长的凤眼,“我不是还有你吗?”
=======================================================
静善有些不自在地抿了抿被子,不时抬头看一眼面前的孟太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