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 筹建新店(1 / 2)

加入书签

食品街的当街的大门楼竖了起来,上面是市长的亲笔题名“食品街”,还有市里的各级领导来开幕剪彩,放了鞭炮,这里立刻上了报纸头条。

食品街的美名也开始在市里的各处流传。

这可是市里扶持的改革的项目呢。

顾晓青家的饭店也开张了。

因为顾晓青把这次饭店的定位放在了火锅上,这在现在的市里还是新鲜的一个项目。

这里现有的火锅还是那种北京涮羊肉的模式,很传统,也不是特别的辣,锅底也很单调。

配菜也就是那么几种没有任何的特色,因为经济发展还没有那么的飞速,这时候的内陆城市的省会城市,虽然也是大城市,但是和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相比较,这里的各种商业模式都没有开发出来。

保持着原有的单调和传统。

就连饭店也只是一些传统的地方特色炒菜什么的,南北大菜什么的根本不可能。

顾晓青琢磨着火锅是最容易上手的,锅底除了是关键,其他都不是很难掌握,锅底的技术,自己当初那是成都火锅的连锁店里的老员工,这些东西自己最不缺乏。

各种锅底的配料和炒制的火候,先后,这些对于顾晓青来说还是没有任何问题,也许前一世的顾晓青收获的唯一的金手指就是这些对于各种美食和小吃的精通,这也算是对于上一辈子的自己到处打工,吃苦耐劳的最大的回报吧。

所以顾晓青觉得这才是他们家的发展的基础,什么南北大菜,别说自己不会,就是请一个这样的厨师,现在那也是大价钱,还要是伺候不好厨师,人家能立马就走人,把你晾在那里没办法。

于是顾家的火锅店就正式开张。

名字就叫做了“顾家麻辣火锅”

顾如海和李雪梅当初为这个改变可是担心了好久,要不是在开业之前,顾晓青先请自家的一家子人吃了一顿火锅,让顾如海和李雪梅直接闭上了嘴巴,这两个人可是要唠叨好久的。

炒制火锅底料的工作是顾如海和李雪梅直接掌握的,这些是单独开辟了一间私密的厨房,就是我为了保证秘方的不外泄。其他的服务人员什么的是请的人。

招的都是从农村来的小姑娘小伙子,这一百七八十平米的火锅店要是没有四五个服务员也不像话。

前台收钱的是顾晓英,经过两年的磨练,顾晓英跟着顾晓青可是学习了不少的文化,简单的文字都不是问题,算数也是绝对的高手,因为顾晓青发现自家的姐姐对于数字方面那也是非常领悟性高的。

看来这些应该是自家的遗传基因的关系,他们几个孩子应该在数学方面都有一点天赋的。

顾晓英收钱那就是十拿九稳的。

这会儿可是还没有收银机,都是全靠人工下单和手笔计算的。

这些服务员都是经过顾晓青的十天魔鬼式培训的,把自己当年被人培训的经验拿出来,就是一套现成的管理方案。

这些服务员都是农村出来的,能找到管吃管住的工作,都是很愿意好好的干着呢。

和以后的那些时不时就要跳槽换工作的小年轻那可不能比。

这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很淳朴和朴实的,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和好吃赖做。

个别人还是有些毛病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出来找工作不容易,都是任劳任怨的。

都是害怕自己被老板不用。

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还有五十块钱的工资,那比起农村一年才一两百的收入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