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背后较量(中)(1 / 2)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还用问吗?除了用来铸钱,还能是什么,难道用来铸佛像吗?
杨元庆见众人笑得会心,便知道大家心里都明白,他也笑道:“不错,我是考虑铸钱,朝廷虽然说要对丰州禁运,但实际上只能禁官方,而禁不了民间贸易,我们可以铸造开皇五株,去巴蜀和关中购买茶叶和其他货物。”
旁边九原县县令邵文晋问:“可是我们没有母模,如果能铸钱?”
张谦知道一二,连忙给众人解释:“铸钱模具是由少府寺掌管,也不用母模,只要能弄到一副子模,便可以大量铸造,其实市面上私钱众多,都是仿造,只是很容易辨认出来,如果能弄到太府寺的官模,那么我们就能造出真正的开皇五株钱,无法辨认。”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子模我已经托人搞到了,现在路上,过两天就能送到,还有几名铸钱匠也一起来,现在我想任命一位铸钱使,全权负责铸钱之事,哪位使君愿意自我推荐?”
如果不考虑铸钱中有油水的话,这绝对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从头开始筹建,一切都要慢慢摸索,费时费力费精神,成功还好,若失败了,责任重大,众人一时都没有吭声,这时,九原县主薄魏征举手道:“总管,我愿接手此事。”
魏征来五原郡任职已经快两个月了,还有一个月试用期满,杨元庆准备用他为军纪监察判官,主管军纪监察的审核,不料他却主动要求铸钱,杨元庆想了想还是答应了,“好吧!我给你五十名工匠和百名士兵,需要多少经费自己申请,我给你一个月时间,给我造出一枚开皇五株钱。”
魏征深施一礼,“卑职遵命!”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而至,“总管,京城紧急情报!”
他将一支情报竹筒呈上,这是京城情报机构送来,细竹筒是红色,用蜡封口,杨元庆接过竹筒拧开,倒出一卷绢纸,将情报展开,他匆匆看了一遍,心中暗吃一惊,却不露声色对众人笑道:“说到民间贸易,我倒想起一事,前不久,一名巴蜀大商人来丰州,他打算用茶叶和糖来换大利蒲桃酒,而且一开口便是三万担茶叶,最迟年底就能送来,这可是雪中送炭,我打算派一支骑兵前去接送。”
旁边郡丞崔君素却明白,他微微笑道:“这边有我便可,总管有什么急事,尽管去忙吧!”
。。。。。。。
杨元庆匆匆赶回总管府军衙,将几名总管府高官一起叫进议事堂,长史杜如晦、司马张庭、判官李靖以及幕僚皇甫诩。
“总管,出什么事了?”杜如晦见杨元庆表情严肃,不由有些担忧地问。
“刚刚接到京城的紧急情报,圣上撤换了灵武郡太守韦嗣云,命博陵郡太守丘和出任灵武郡太守,又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军五万来关内剿匪,朝廷的动作果然很迅速。”
杜如晦沉吟片刻便笑道:“不知总管发现这里面的文章没有,圣上这两条命令都是针对丰州势力南扩,这说明他已经很清楚我们做了什么,既然清楚,却不直接派军队过来厮杀,也没有一股脑罢免六郡太守,而是和总管一样,借剿匪之名前来关内,六个总管也只调走一人,还不是罢免,这说明圣上并不想和总管翻脸,说明他还是有所忌惮,想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解决丰州南扩问题,那这样一来,我们的余地就比较大了。”
旁边皇甫诩也笑道:“杜长史看问题很透彻,我完全赞同,另外,我想再补充一点,圣上的目的并不一定是把丰州势力逼回去,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阻止我们再继续南扩,也就是说,他撤换灵武太守,只是一种试探,看看我们是否会因此撤回去,如果我们害怕,撤军回丰州,那么他就顺理成章地派大军进驻关北,说不定会成立关北总管府来钳制丰州,如果我们强硬而不撤军,我估计屈突通的军队不会进入关北,以避免和我们发生战争,这里面很微妙,就看我们怎么把握。”
杨元庆点点头,“两位的意见都很好,但我觉得屈突通的军队虽然不会进入盐川郡,避免和我们的正面冲突,但他很可能会进入灵武郡或者延安郡,尤其灵武郡,那里是关北最大的产粮区,一旦屈突通的军队进入灵武郡,他便可以就地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能和我们长期对峙,所以我考虑派军队进入灵武郡,阻止屈突通的军队。”
“那延安郡呢?”张庭问道。
杜如晦笑了笑道:“张司马没有明白总管的意思啊!总管就是想让屈突通的军队去延安郡,而把灵武郡让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