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棋输一着(1 / 2)

加入书签

襄城郡之战影响深远,它虽然只是棋局中一小处地盘的较量,但它却至关重要,它使唐军在整个战局中陷于被动,屈突通的被俘极大震动了唐廷朝野,也使唐廷高层意识到中原之战的不利局面。

就在屈突通的被俘两天后,大唐皇帝李渊正式下达圣旨,命令唐军全面撤出中原。

但这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末,尽管可以通过飞鹰传递一些紧急情报,但重大决策的传递还是需要人力方式。

没有看见盖有内史门下大印的圣旨,无论李世民还是李孝恭都不敢承担放弃中原的重大责任。

圣旨从长安出发,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渊县需要三天,抵达许昌县需要五天,可就在这五天的情报等待期内,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一支两万人的隋军在中原平原上疾速行军,沿着颖水向东南方向前进。

这支隋军便是在襄城郡击败屈突通两万唐军的徐世绩部,杨元庆已下令将他编入李靖的东路军,至此,秦琼部和徐世绩部都由李靖统一指挥。

徐世绩的两万军队正是奉李靖之命插入到颍川郡中部,绕到李孝恭部后方,截断唐军的退路,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杨元庆早在出兵前便给李靖下达过原则性的指令,要尽可能多地歼灭李孝恭部,削弱唐朝在南方的兵力,阻止唐朝再向东南扩张。

颖水,这是河南道中部一条极为重要的河流。颖川郡也因此得名。

经历了多年匪乱后,这条曾经富庶的河流已经变得荒凉,疏疏落落的村子好像都空荡荡,很少看见人烟,荒凉的麦田向东延伸,融化在热浪里,仿佛消失了一样。

这里属于颍川郡中部的繁昌县。距离唐军主力所在的颍川县约八十里,队伍在急行军两天后,有些疲惫了。速度已经放慢了下来。

这时阴沉的天空开始飘起细雨,仿佛筛子筛过一般,细细密密飘落在士兵们脸上。格外地冰凉。

徐世绩骑在马上,搭手帘向远处看了看,远远地,他看见了矗立在细雨中的一座城池的轮廓,那里便是繁昌县城了。

这座县城对徐世绩尤为重要,他们轻装疾行,没有携带辎重粮草,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

而斥候探明,繁昌县城内有储存近三万石粮食,守军却只有千人。徐世绩当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夺取繁昌县!”

二万隋军加快了行军步伐,不久,大军抵达了县城,县城大门已开。县令带领十几名官员已站在城门外等候,没有看见一个守军的身影。

当徐世绩的战马上前,县令连忙迎了上来,双膝跪下,“繁昌县县令陈羽叩迎隋朝天军,恳求天军心怀仁义。善待县中黎民。”

李孝恭注重经营中原,颍川县的主要郡县官员都已换成唐朝官员,因此这个陈县令实际是唐官。

不过徐世绩并不在意,他现在关心的是粮食,马鞭一指,徐世绩问道:“城中守军何在?粮食有几何?”

“回禀将军,城中守军闻天军到来,已在一刻钟前全部逃散,粮食封存在库,约三万石。”

徐世绩一颗心放下,只要粮食还在,一切都好说,他翻身下马,扶起县令笑道:“县令请起,隋军是仁义之军,绝不会扰民。”

他随即下令,“三千人入城,其余大军在城外驻扎!”

三千隋军浩浩荡荡开进城内,而一万七千余隋军则驻扎在城外,一顶顶帐篷矗立而起。

一个时辰后,几名报信骑兵向北方疾奔而去……隋军大营已经推进离颍川县二十里外,唐军因为在襄城郡的惨败,使军队人数进一步减少到了五万人,而隋军则因为东城郡秦琼部的增援到来,军队增加到六万人。

这样一来,隋唐两军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逆转,隋军占据了优势,而且隋军士兵无论在士气、体格和战斗经验等等方面都要强于李孝恭的士兵。

再加上李靖指挥有方,中原东线战役的胜利天平已经倾向了隋军。

隋军的中军大帐内拜访着一座用黄泥塑成的城池模型,长宽各一丈,摆放在一座木台上,稍有眼光的人都会认出来,这便是颍川县城的缩小。

这是李靖受沙盘的启发而特地制作的城池模型,是根据两百名斥候耗时十天探查得到完整地颍川县城数据制作而成,非常直观形象,这将给攻伐县城带来极有力的帮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