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兄弟和解(1 / 2)
李世民是得到江南的战报而急忙进京面见父皇,一方面他要向父皇指出局势的严重,唐朝必须要有所应对,另一方面他想和父皇和解,在唐朝危难关头,必须要以大局为重,放弃纷争,一致对外。
父皇正当壮年,他和太子最后谁来坐皇位,完全可以放到以后再说,现在的国难当头,首先是要保住大唐江山。
李世民快步来到御书房门口,脚步忽然有些犹豫起来,如果父皇不肯接受他的和解,一定要把他软禁起来,又该怎么办?
虽然他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毕竟是有可能,万一父皇听了太子之劝,再出昏招把他囚禁,那他就是得不偿失了。
但既然已经到了,李世民也身不由己,一名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殿下,圣上宣你觐见!”
李世民略略稳一下心神,这才走进了御书房,一进御书房,他便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万寿无疆,江山永驻!”
李渊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充满叛逆的儿子,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了怨恨,他想到了逝去的妻子,一缕父子亲情从他心中油然而生,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皇儿起来吧!”
“谢父皇!”李世民站起身,在父亲面前垂手而立。
李渊又问他:“你三弟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三弟就是李玄霸,他一直跟李世民在一起,李玄霸考虑问题比较单纯,他不愿跟随绥靖派的李建成,而更愿意跟随主战派的二哥李世民。
李世民连忙躬身道:“三弟现跟随段志玄将军镇守浅水原,如果父皇要见他,儿臣立刻派人找他回来。”
“这倒不用了。朕只是随口问一问。”
李渊话题一转又道:“李密被灭亡之事,皇儿应该也听说了吧!”
“回禀父皇,儿臣已听闻此事,但儿臣以为李密覆灭其实也是必然之事,并不奇怪。”
“这是为何?”李渊不解地问道。
“父皇,李密的根子是瓦岗军,支持瓦岗军的民众在中原,但李密却放弃了中原。转战江南。就算他灭掉了李子通和沈法兴,但他也得不到江南士族名门的支持,杨元庆是得到了山东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占据北方,而我们是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才得以坐稳长安。李密却什么都没有,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他最终怎能不失败?”
李渊渐渐听出了儿子话中有话。令他心中有些不舒服起来,他又看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冷冷问道:“你专程跑来。就是要指责朕放弃了根基吗?”
李世民吓得跪了下来,“儿臣不敢,关陇贵族的事情儿臣在进宫时才听说,儿臣从扶风赶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情要面呈父皇。”
“和你无关之事就不要再提。”
李渊哼了一声。“说吧!你有哪两件事情要面呈朕?”
”父皇,第一件事是儿臣愿辞去天策上将之职,儿臣过去对皇兄多有冒犯之处,儿臣想向他当面道歉。”
李渊微微一怔,这个结果他倒没有想到,他明白儿子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再谋求东宫之位,放弃内讧,辞去天策上将之职明显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李渊也已意识到他们兄弟二人的内讧是造成大唐屡屡失败的根源,他也希望兄弟二人不要再争权夺利,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李世民的表态令李渊心中大为宽慰,刚才因关陇贵族而引发的一丝不快也随即烟消云散,他点点笑道:“皇儿的表态是为父今年所听到最为欣慰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兄弟二人能够携手同心,共度危难。”
李世民重重磕一个头,“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起来说话吧!”
李渊让李世民起身,又笑眯眯问道:“那你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儿臣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关于江南局势,儿臣以为,杨元庆攻灭李密其实只是他的第一步,他的下一步必然是要攻打荆襄,现在儿臣最担心的也是荆襄,南阳郡有徐世绩的四万军队,现在江南的隋军人数不详,可如果考虑降卒和收编的萧杜联军,儿臣觉得至少在十五万人以上,这样一来,一东一北,隋军围攻荆襄的总兵力就在二十万左右,而孝恭手上只有八万军,父皇,局势很危急啊!”
这才是李世民急着跑来长安的真正原因,如果荆襄失利,巴蜀再保不住,那大唐就真的完了。
李渊半晌没有说话,应该说李世民的看法和他一致,他也认为隋军下一步必然攻打荆襄,只是该怎么应对,他还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那依皇儿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荆襄之危?”李渊知道,次子世民既然来谈这件事,必然是有所想法了。
李世民躬身行一礼,“孩儿有上中下三策以献父皇,请父皇定夺。”
李世民也学聪明了,每次他的献策总是不被采纳,就是因为坚定主战,这次他索性献三策,不管是哪一策,只要父皇选了其一,都是他的功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