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抵抗(1 / 2)

加入书签

马来被一分为二,本土远离婆罗洲,至少短时间内无法增援婆罗洲。婆罗洲的尼西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借此机会一举拿下正当好时机。

婆罗洲的尼西人打得算盘很好,他们的首府沉陷,国内群龙无首,眼下只要是统一了婆罗洲,整个尼西他们最大,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的主宰者。

尼西并不是军事强国,在巨变之前整个国家的总兵力也不过二十几万人。

巨变之后,其主要兵力随着首府的沉陷而随之消亡,婆罗洲之地也不过才三万多军队。

问题是这个岛屿上的马来人军队更少,相比之下,尼西人还占据绝对的优势。

至于文莱,完全可以忽略,全国也就几千人。

尼西人在边界制造摩擦之后,突然大举进攻,让马来人原本就相对较弱的军事力量防不胜防,边界顶不住尼西人的攻势而失守。

随着战局的深入,婆罗洲的局势已经彻底糜烂了。

马来人节节败退,尼西军队大踏步前进,到了九月份中旬,尼西人从西加里曼丹省向东攻击半个沙捞越已经沉陷,很快就要抵近文莱。

而汉国潜入的力量从一开始就没有介入期间的战争,而是四处派人暗中通风报信,召集华人往沙巴州东部的华人居住区集中。

至于婆罗洲各地的华人能来多少人很难说,反正他们已经尽到力了。

局势混乱,人们的恐惧不断地强烈,一些华人通过各种方式逃离到沙巴州。

有的乘船、有的通过陆路抵达,华人居住区的人口越来越多。

汉国潜入的军队一直在积蓄力量,招募华人加入军队并加紧训练。

之所以没有介入婆罗洲的纷争,也是想先看看形势再说。

这种纷争往往伴随着种族灭绝,非常残忍。

婆罗洲面积为743330㎞2。人口1千多万,种族复杂,有超过30种说80多种语言的族群。

从开战至今的状况看,发生在婆罗洲的战争说到底还是种族之间的战争。

从这一场战争的过程来看,每一次尼西人击败马来人之后,总是伴随着血性的杀戮。

外界也不是没有报道,只是因为世界的注意力在中东,关注到婆罗洲的眼光少了一些而已。

汉国潜入婆罗洲的抵抗组织在沙巴州的山打跟建立起临时政权,沙巴州东北部这里大约集中了五十多万华人。

汉人自古就居住在这里,以前大多聚居在亚庇、山打根、斗湖、古达等主要城市以及其他小镇,经商、种植或从事小型工业营生。

现在,婆罗洲的华人以及转移过来的华人大多都集中在山打根南部这片半岛区域。

居住在古达也有一定的数量,这些人被要求迁移到山打根以南地区。

随着尼西人的攻势猛烈,已经临近沙巴州。

华人抵抗组织在沙巴州东北部居住区组成数道防线,并且将当地的土著青壮年组织起来,搜刮了当地的所有武器武装他们,让这些人充当靠近北部沿海一带的防线守卫。

有汉人提供的武器装备,当地土著人当然高兴。

双方商定,北部靠近沿海的地方是土著人的防区,南部是汉人的防区。

灾难来了,大家都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尼西人的进攻。

从这一点上讲,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这些土著的家人则都迁移到北部防线的背后,也就是古达一带。如果这道防线失守,最倒霉的就是这些土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