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虚虚实实(2 / 2)
牵大黄狗的年轻人?易知足连忙站起身迎了出去,养狗玩鹰,基本都是八旗纨绔子弟的嗜好,常贵一早出门,多半是通知肃顺,自个来了京师了,肃顺是正经八百的宗室亲贵子弟,他不能不迎。
出的院子,迎面就碰见常贵和那牵一条黄狗的年轻人,一看之下,易知足就知判断失误,那人一身黑不溜秋的短卦,腰间系着一条布条,下着一条灰色裤腿肥阔的套裤,裤口用带子扎着,一双踢死牛布鞋,一副市井苦力或是混混泼皮的装束,怎么着也跟肃顺的身份配不上,肃顺即便是庶出,那也是亲王庶子,身上还有着三等辅国将军的爵位。
见对方毫无顾忌的上下打量他,易知足微微笑了笑,毕竟是常贵带来的,一分薄面还是要给的,常贵见礼之后,侧身让开,正待介绍,那年轻人已是含笑拱手道:“在下肃顺,久闻易兄大名......。”
肃顺?京师的宗贵子弟都是这副德行?易知足一楞随即反应过来,对方不可能骗他,连忙躬身一揖,道:“在下见过六爷。”
肃顺一手就托住了他,道:“易兄千万别如此称呼,既是金玲的朋友,便是在下的朋友。”
易知足也不客气,当即侧身让步,伸手道:“雨亭兄,请。”
肃顺将大黄狗交给常贵,这才迈步入内,边走边笑道:“易兄虽是头次来京师,但在京师的名头可不小,修铁路、发行国债这两件事情在京师都引起不小的议论,前段时间又收复定海,俘虏数千英夷,可是给咱们大清长足了脸面。”
不等易知足开口,他停住脚步,一指院子道:“易兄怎么着也是元奇大掌柜,又是三品官衔,怎能住这种地方?”
你个宗室子弟打扮的跟混混泼皮似的都不嫌寒碜,我住这地方寒碜了?易知足暗自腹诽了一句,道:“不过是图个方便罢了。”
“常贵那奴才就是没一点眼力劲。”肃顺说着进了客厅,略微谦让便坐了下来,道:“易兄此番进京,不会是想谋个实缺吧?”
易知足非他斟了杯茶,伸手请茶之后,才道:“雨亭兄有门路?”
“易兄那可算是找对人了。”肃顺笑道:“京师各部院咱都熟,易兄是想做京官还是地方官?”
这家伙难不成是在做捐官补缺的买卖,易知足心里暗自好笑,肃顺是什么人?是咸丰朝的权臣,是咸丰临终托孤的八大顾命大臣的中坚和核心,是慈禧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掌权之时,大胆启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中兴之臣,都曾经得到他的扶持。
京师,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两人,一是肃顺,一是皇六子奕欣——后世称之离皇位一步之遥的倒霉蛋,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擅长与洋人打交道,被送了个绰号‘鬼子六’,而易知足更看重的是,此人是大清的洋务派领袖。
不过,这位倒霉蛋如今还是孩童,才七八岁,他再感兴趣也是枉然,眼前的肃顺,才是他此番进京刻意结交的目标,既然是有意交好,易知足对他自然是以诚相见,他含笑道:“此番进京,是为了发行国债之事。”
发行国债?肃顺大为意外的道:“朝廷决定发行国债了?此事怎的一丁点风声也未听闻?是琦中堂亲自跟易兄谈的?”
易知足点了点头,随即起身走到门外吩咐道:“去叫桌上好的席面,温两壶酒来。”
听的这话,肃顺连忙起身道:“易兄这是打脸不是,该是在下为易兄接风洗尘.....。”
易知足含笑道:“晚上,雨亭兄再做东如何?”
这是要与他把酒长谈?肃顺有些不解,对方有必要如此刻意交好他?他能帮对方什么忙?发行国债既然是琦善亲自与他谈的,明摆着是道光是意思,何须他帮忙?再说了,以他的身份,就是有心帮忙,也帮不上不是?仅仅是因为他亲王庶子的身份?这似乎可能不大,对方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土财主,京师最不缺的就是他这号宗亲子弟。
取了盒雪茄烟,易知足才返身落坐,递给琦善一支,道:“抽支雪茄?”
“没这洋嗜好。”肃顺笑着摆了摆手,随即打探道:“这铁路真有诸般好处?”
“当然。”易知足点了一支雪茄,这才缓缓说道:“修建铁路,势在必行,只是迟早的问题,早修早受益,都说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那只是传说,但火车一日夜却能奔行一千五百里,从广州到京师,不过三四日光景,而且一辆火车载重足以媲美千辆马车。
广州修建的至佛山的铁路,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开年就能建成,届时,就知道在下所言,是否属实了。”
肃顺缓缓点了点头,火车若是没有这般好,对方也不会修广州至佛山的铁路了,他之所以问这事,是因为京师官场对修铁路一事争议颇大,遇着易知足本人,如此好的机会,他自然的详细打探清楚,略微沉吟,他才道:“修铁路对朝廷有什么好处?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银子......。”
听的这话,易知足轻笑道:“做生意需要本钱,生意越大,本钱要的就越大,修铁路是大生意,需要投入的本钱非同一般,但铁路一旦建成,带来的收人亦是超乎想象,不说别的,铁路建成,漕运就可以改为车运,一年能节约多少银子?”
提到漕运,他随口问道:“记的在道光六年,漕运就改为海运,为何后来又改回漕运?”
“易兄似乎对漕运挺说心?”肃顺道:“具体原因,我也不知,不过,隐约听闻过,是因为利益之争,促使朝廷不得不放弃海运,又回到漕运。”
说着,他拉回话题,“修铁路需要大笔银子投入,朝廷哪来那么多银子?”
易知足语气轻松的道:“不需要朝廷拿银子,只需要朝廷给政策。”(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