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化险为夷哉(2 / 2)
然则,秦晋却抬起头来,挥了挥手。
“第五相公放心,秦某心中自有一杆称,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某些言语就生出了摇摆,且放手去治理经济,秦某还等着你那三年之约兑现呢!”
闻言,第五琦大为感动,竟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情大起大落,高低起伏之下,情绪激动也在所难免,但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终于没有遇到了知人善任的上司,可以一展所长。以往的官场中权谋与斗争要远远超过了政事,为了保住权位,没有东西是不能牺牲的,朝局的败坏与这种极为恶劣的风气有着脱不开的干系。现在,秦晋可以给自己足够的信任,又因此而违背以往的原则,做出了不小的妥协,也难怪第五琦感激涕零了。
秦晋口中的三年之约是指三年内仓廪丰实,扭转府库无钱可用的窘境。第五琦敢做出这些保证,自有他的底气,在后来与秦晋的接触和交流中,他又发现这位年轻尚武的大夫居然也对经济之道颇有些见地,有些方面甚至是他所疏漏或是没想到的。
也是因为此,第五琦在施政时更是谨小慎微,因为欺骗一个懂行的上司是为官者最为忌讳的。
秦晋放松的掸了掸衣袍,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
“第五相公把黄靖一案想的复杂了,严重了,郑显礼和清虚子的愤怒可以理解,但他们也都是针对卡扣钱粮一事,而并非针对某些人,而黄靖为了活命又不分青红皂白的添油加醋,这就是他自取死路了。”
“秦大夫,我……”
第五琦想说几句表忠心的话,但又觉得难以启齿,黄靖是他用人失察,不管怎么说在这一点上是栽了跟头的,传出去恐怕也要由人耻笑,但在秦晋的嘴里举重若轻,又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了。
秦晋又摆摆手,说道:
“好了,不要再纠结于黄靖这件事了,既然来了就说说吧,各郡户口籍册整理的如何了?”
天下户口籍册,最重要的就是河南之地与江淮之地,河南之地受战乱最甚,人口损失十有五六,而江淮地方则受限大小节度使的阳奉阴违,十之七八的郡县都无法统计出具体的人口数目。
户口籍册是天下税收的根本,因而要厘清战后岁入的多少,第一步就是厘清各郡县的人口。
不过,江淮地方现在的麻烦都是李亨当政时造成的,那时为了肃清永王李琰的余孽,控制江淮地方,在江南江北淮南淮北封了大大小小将近十个节度使,如此即可以江淮为根基随时策应朝廷对洛阳叛贼的反攻,到了神武军节节胜利时,江淮等地的节度使并没有机会在平叛中出力,其任务也就转为了监视以及钳制神武军在都畿道的过于坐大。
及至现在,神武军彻底掌握了京畿道与都畿道这两个唐朝最核心的地方,江淮的节度使们也自然而然的包成了团,对秦晋掌控下的朝廷阳奉阴违,尾大不掉之势已经渐渐形成。
江淮之地虽然不以兵威见长,但自打开元天宝以来,已经成了天下粮米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如果这些地方不向朝廷缴纳租庸调,对府库岁入的影响将是极为严重的。
第五琦认为,若要彻底李卿江淮地方的人口,就必须尽早对那些阳奉阴违的节度使采取行动,不过他对秦晋搞出的那套巡抚制度还有有些不同看法和意见的,至少针对江淮抱成团的几个节度使恐怕收效甚微。
不过,在神武军控制的地方同时以巡抚和节度使坐镇,二者上下有序,却又互相制衡,虽然不能治本,却是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五琦长篇大论的分析了一番从地方到朝廷的各种情况,最后又得出结论,朝廷的人口损失不小,但账面上损失的人口却未必都死于战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地方好强与土地众多的寺庙所收留。
“天下尚未肃清,地方豪强不能擅动,下吏建议先拿遍布都畿、京畿两道的诸多寺庙开刀!”
寺庙里的和尚不事生产,但却拥有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趁着战乱的频仍,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许多籍册上消失的人口最终有一大部分都流进了寺庙,成为寺庙大量土地中的佃农。但这些土地的出产却是因为朝廷的优待政策而不用向府库缴纳一粒粮食。
“下吏建议,清理各地寺庙的财产,不,干脆捣毁佛像,让大量的僧侣还俗,再将土地重新分配,归还给那些失地的良家子……”
各地有据可查的僧侣其数目远超秦晋想象,仅仅京畿都畿两道就达到了五十万众,如果这些人都还俗了,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还会为人口的恢复起到不小的作用。
↑返回顶部↑